金秋時節,谷穗低垂,玉米列陣,田野上鋪展著豐收的圖景。
近年來,邯鄲市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聚焦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
金秋時節,深處太行山腹地的涉縣王金莊旱作石堰梯田上種植的谷子、玉米、紅薯等農作物豐收在望。忽隱忽現的遠山,彎彎曲曲、黃綠相間的層層梯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郝群英 攝(無人機照片)。
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金色陽光照耀著豐收的大地。
永年區永合會鎮1200余畝谷子喜獲豐收,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收獲、晾曬谷子,力爭顆粒歸倉。近年來,永年區永合會鎮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支部+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大力發展優質綠色無公害谷子種植,建立起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是我市持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全市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小麥528萬畝、玉米479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棉花60萬畝,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592萬畝,蔬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夏糧播種面積525.7萬畝,比上年增長0.1%;畝產467.2公斤,增長0.3%;總產量245.6萬噸,增長0.3%。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29.4萬噸,增長7.3%;禽蛋產量40.9萬噸,增長4.0%;牛奶產量10.3萬噸,增長18.0%;蔬菜產量250.5萬噸,增長5.4%。農產品供給保持充足,為我市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做出了積極貢獻。
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隨著竹竿“啪啪啪”的敲打聲,有著中國核桃之鄉稱號的涉縣進入豐收季。涉縣固新鎮連泉村核桃園,核桃園主人劉淑魁正在揮舞長長的桿子打核桃,他高興地說:“我種植了400畝優質核桃,大約2萬多株,從2015年掛果到現在已經7年了,今年產量比去年要高很多,預計青皮核桃產量在30萬斤左右。”
據悉,涉縣核桃種植面積達到43.3萬畝,已建成5個核桃萬畝片,20個核桃千畝園,100個核桃專業村,今年全縣核桃產量預計在2萬噸左右,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
這十年,我市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全面優化農業布局,圍繞壯大強筋小麥、道地中藥材等10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謀劃布局建設“三帶七區”產業布局。創建了雞澤辣椒、涉縣核桃2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18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了大名花生、武安小米等14個中國特色之鄉和12個河北特產之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林果等各類特色優勢作物面積達270余萬畝;全市形成了生豬、蛋雞、肉羊和奶牛四大規模養殖優勢產區,畜禽養殖規?;蔬_到60%以上。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這個項目總投資20億元,建成投用后,農產品年交易量約300萬噸,年交易額可達150億元。”在北京新發地魏縣農副產品全鏈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魏縣發改局重點項目辦主任陳運濤說,通過“云招商”,魏縣與北京新發地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國農副產品物流體系重要樞紐及冀魯豫區域性示范市場。據悉,今年前8個月簽約農業項目48個,簽約額205.43億元,占省定年度目標任務的108.12%。北京新發地、大北農、同福、首農等一批大集團、大企業紛紛“落子”邯鄲。
近年來,我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認定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21家,其中國家級10家、省級110家。創建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6家,其中省級21家。雞澤縣、邱縣、魏縣、廣平縣列入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337個。充分發揮農業的生產、生活、文化、生態等多種功能,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精品農業,不斷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條,重點打造了叢臺區、邯山區等8個縣(區)、10個都市農業精品示范區,形成了以發展休閑觀光、科普體驗、創意精品等為主的半小時近郊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1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90個。
近十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步發展,品牌農產品競爭力顯著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