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利用自主研發技術、跨區域承擔的吉林省大安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之一——3萬畝重度鹽堿土壤改良工程,通過實施有機硅功能肥改良治理,創造了一年變良田的奇跡,3萬畝稻田喜獲豐收。
10月5日,收割機在大安市新平安鎮的鹽堿地治理示范田里收割。(新華社記者李雙溪 攝)
“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量558.85公斤,超過了當地良田水平。”10月5日,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在3萬畝水稻示范田內隨機選取3塊進行收割測產,通過收割、丈量、稱重、除濕、去雜等嚴格程序,實打實收測產的結果令人振奮。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三大蘇打鹽堿地分布區之一,其重度鹽堿地pH值在10以上,含鹽量在4‰—6‰,當地民謠稱“堿地白花花,秋后不收啥”。近年來,吉林省大安市積極探索各種鹽堿地改良途徑,通過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引入國內眾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展開治理重度鹽堿土壤大會戰。大安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樹東說:“這3萬畝曾經的重度鹽堿土壤,將為國家增加2000多萬斤稻谷,是大安市歷年來改良面積最大、效果最好的成果。”對此,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榮表示:“該項目創造了目前國內改良鹽堿地大規模連片治理且高產的紀錄,值得總結推廣。
10月5日,大安市新平安鎮農民展示改良前的鹽堿土。(新華社記者李雙溪 攝)
科技攻關治鹽堿,造地增糧保安全。河北省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宋福如滿懷信心地說:“這3萬畝重度鹽堿地,今年規模化實現了一年變良田的目標,標志著利用有機硅技術治理鹽堿土壤已經由成功走向成熟,明年我們的目標是在吉林省改良50萬畝重度鹽堿土壤變成良田,力爭增收5億斤糧食。”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常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