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丁香與紫荊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1-04-12 10:45:39

  圖為赤岸村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內的丁香與紫荊。

  □邯報融媒體記者王安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邯鄲這片紅色土地上,無數革命先輩前仆后繼、舍生忘死,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初心使命、信仰忠誠。

  在這里,見證了八路軍129師“9000將士進涉縣,30萬大軍出太行”的傳奇故事;在這里,埋葬著眾多犧牲在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烈士遺骸;在這里,《人民日報》創刊,陜北新華廣播電臺開播;在這里,留下了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足跡和印記……

  為記錄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邯鄲廣播電視臺、邯鄲日報社聯合策劃并開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飛越老區”專欄,深入探訪中國共產黨在邯鄲這片熱土上,如何從星星之火走到燎原之勢的奮斗歷程。

  我們是涉縣赤岸村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內的兩棵老樹,一棵是丁香,一棵是紫荊。在這個由三座相鄰的四合院組成的司令部舊址里,我們已經生活了80年。陽光溫柔而燦爛地照耀著這座小小的院落,時光仿佛定格在此處,這座小院里發生的故事,也像枝頭上綻放的朵朵花苞,由時光凝結,由歲月澆灌。

  時光荏苒舊時的故事塑造紅色精神

  我們是1941年由劉伯承、鄧小平、李達三位首長親手栽種的,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129師在涉縣的付出、建設、成就,融入這片富饒的紅色土地,滋養著當地百姓。

  1937年11月,八路軍129師挺進太行山區,開辟、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129師司令部于1940年12月底遷駐赤岸村,其司令部便設在村中央的小山坡上,由下、上、后三個北方民居特色的四合院組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

  還記得后來有村民到樹下為我們澆水,村民喃喃說道:“129師剛來赤岸村的時候,白天幫咱們干農活,晚上露宿街道門洞,就為了不打擾大家的生活。后來還幫咱們解決保長貪污,真是一支好部隊啊。”百姓紛紛稱贊129師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隊伍,很快,群眾不但接納了他們,還主動騰出自家的房屋給戰士們居住。

  我們生長生活的下院,就是當時村中張氏的祠堂,院內設有會議室、辦公室、機要室、劉伯承師長的辦公室以及李達、張廷發、何正文等首長的宿辦室。

  下院的北屋,是司令部會議室,每晚,會議室內都會傳達出新的指示和方針,我們都是聽著會議入睡的。在會議室的北墻上,懸掛著《129師暨晉冀魯豫軍區主要官員姓名一覽表》,這張一覽表記載了129師從1937年到1945年的歷史變遷,見證了129師發展壯大的全過程。

  下院的西屋,是劉伯承師長的辦公室,他從1940年12月來到這里辦公。在這間小屋內,陳列著古樸的桌椅,劉伯承師長就是坐在那把“栲栳圈椅”上,制定出平漢戰役的作戰計劃。

  大戰前夕,劉師長為了思考作戰計劃,遷出司令部大院,單獨住在赤岸村武委會主任張義庫的家里。我們就在窗外看著劉師長每天早飯后才會到院里活動一下,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稍加休息,然后又繼續工作。那段時間他從不接見外人,只允許鄧小平政委進屋,共同簽發命令文件,就連夫人汪榮華也不例外,就這樣足不出戶,通宵達旦工作,直到完成作戰計劃。

  我們把枝葉伸展向上院的鄧小平宿辦室,那里有一張陳舊而又不起眼的八仙桌,應該和我們的年齡差不多大了。

  在這張八仙桌旁,鄧政委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政策,鞏固了邊區根據地,比如成立經濟建設委員會;從美國引種金皇后玉米和西紅柿……按勞分配制度也是在太行山上實踐過的成功經驗,可以說在涉縣,在赤岸村,就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萌芽地和經濟建設的試驗地。

  可以說這張八仙桌,見證了鄧政委在抗戰期間埋頭伏案,勤思冥想、運籌帷幄、起草文件、總結交流等忙碌而充實的日子。

  在這一所小院內,還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鄧小平政委生病,他拒絕炊事員為他單獨開火;參謀長李達是129師的“活地圖”,對晉冀魯豫邊區了如指掌;這一樁樁一件件,共同幫助129師由一支9000多人的隊伍發展成30萬正規部隊,40萬地方部隊,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最鞏固的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鑄造了“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于擔當、勇于勝利”的“129師精神”。

  歲月洗禮,不變的是那傳承的精神

  1945年,抗戰勝利后原先駐守涉縣的單位相繼離開,留下的革命舊址成為抗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29師的將士們走了,但他們與鄉親們的情義還在、光榮的革命傳統還在。

  80年過去了,在我們的樹枝下,每年來自全國各地接近200萬人來到這里,聆聽八路軍在赤岸村的故事,了解由三座相鄰的農家四合院的非凡意義。

  我們記得當年的武委會主任張義庫形容我們,“這兩棵樹,就是有生命的文物,是中國共產黨在涉縣艱苦奮斗、奮勇拼搏的見證者。當人們看到小院內這兩棵樹,就會想起那份記憶,深受感動。所以我對它們情有獨鐘,很愛惜呀。”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經受了黑風惡浪的沖擊。“保樹”和“砍樹”展開過激烈斗爭。也是張義庫將我們挪到家中保護起來并悉心照料,直到1979年司令部舊址對外開放,又將我們挪回院中。

  這些年來,我們遇到過大大小小的蟲害。為了我們的健康,紀念館工作人員韓亞娜會定期來到小院,為我們做體檢,修剪枝條,防蟲治病。“就像我們的政黨,發展道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問題,關鍵要對病灶開刀,要時時清理身子。”她常邊修剪邊說。

  80載歲月過去,無論歷經多少風風雨雨,共產黨人的信念堅如磐石,信念的力量在一代代共產黨人的身上傳遞。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一年又一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共產黨人來到這里,面對劉鄧首長曾經奮斗過的地方,重溫入黨誓詞,這再一次的宣誓,更是讓共產黨人深受革命先輩們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愛國情操感染,更加堅定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

  在我們扎根的這片土壤里,那股紅色的精神深沁其中,這股精神穿越歲月時空,重新翻過萬水千山,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手中信仰的旗幟。將信仰的旗幟高高舉過頭頂,將必勝的信念牢牢埋在心底,英雄的精神在紅色土地上綿延,在新時代的戰場上傳承,書寫著穿越時空的信仰答卷。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综合专区视频精品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青草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