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千里躍進大別山從這里出發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1-05-17 15:58:04

  “劉伯承、鄧小平平易近人,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對待老百姓就象自己的親兄妹一樣。他們帶領的部隊紀律嚴明愛護百姓,是我們的好部隊。”……走進冶陶,一些老人對記者說起當年的情景仍然感慨萬分。

冶陶村內的墻畫

  冶陶是劉伯承、鄧小平、董必武、楊秀峰、薄一波、徐向前、李達、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工作、生活了一年半時間的地方,更是解放戰爭時期同敵作戰的重要戰場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出發點。他們在這里指揮了波瀾壯闊的軍事斗爭,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解決了全區農民的土地問題,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發展了邊區的財政經濟,穩固了解放戰爭的后方基地;統一公開了全區黨組織,開展了整黨運動,黨的組織更加鞏固,黨的力量不斷強大。晉冀魯豫邊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黨組織各方面的建設都得到了全面加強,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尤其是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掲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外景

  秘密遷駐 指揮多項軍事戰役

  冶陶位于武安西部,處于平原與山區的過渡地帶,東可挺進平原,西可固守太行。1946年6月26日,內戰全面爆發。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決定,暫時放棄邯鄲,將晉冀魯豫邊區首腦機關秘密遷駐武安冶陶鎮,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行政區100多個縣,面積達23萬平方千米,人口3600多萬,是解放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根據地。

  1946年11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由邯鄲進駐冶陶村的一座四合院內。這座中西結合式莊園始建于19世紀30年代,原是冶陶村愛國民主人士吳樹堂、楊耀祖、張麟臣等人為興文救國捐資修建的“洋學堂”,村民又稱它為“大學堂”。現為邯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重點紅色旅游景區,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院位于冶陶村中央,走進大門是一座獨立的四合院,影壁后的院落寬綽整齊,藍磚砌墻,方磚鋪地,院內共有房38間。正房為兩層樓房,每層7間,外有走廊,磚柱拱券,正門左右有兩棵側柏。兩廂為配房,中間的三尺高臺把院落分成上下兩段。臺上左右各有房4間,臺下左右各有房5間,臺前有兩棵槐樹,南面大門兩側各有房3間,整個建筑幽雅大方、錯落有致。

  在劉伯承、鄧小平的精心部署下,從1946年8月到1947年10 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成功地取得了隴海戰役、定陶戰役、巨野戰役、鄄南戰役、滑縣戰役、巨金魚戰役、汾孝戰役、豫皖邊戰役、豫北戰役的勝利,史稱“九戰九捷”,共殲滅敵軍主力二十余萬人,使晉冀魯豫野戰軍威名大震,為南征和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念念不忘老區人民,曾組成中央訪問團先后于1951年、1952年和1980年三次到冶陶慰問老區人民。1951年9月9日,由原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為團長,受中央委托,帶著毛澤東主席的親筆題詞“發揚革命傳統 爭取更大光榮”和慰問品首次到冶陶慰問。如今在舊址的影壁墻上,醒目地書寫著這幅題詞,激勵著老區人民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譜寫出新的篇章。

紀念館內的場景

  建館紀念 再現當年崢嶸歲月

  2011年10月15日,位于冶陶的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隆重開館。紀念館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總投資1700萬元。自2007年10月動工興建,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巍然矗立于太行山下。

  紀念館的廣場前綠草如茵、松柏青青,藍天飄浮著白云,遠處的群山蜿蜒起伏,民族風格的紀念館和薄一波題寫的“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燙金館名顯得格外醒目。

  進入展館大門便是序廳,迎面一幅革命潮流洶涌激蕩的大型浮雕映入人們的眼簾。浮雕前面是一組生動的人物雕塑,從左到右依次是滕代遠、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楊秀峰、薄一波,他們在冶陶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紀念館重點突出了邊區政府機關1945年11月進駐武安后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紀念館共分“雄踞太行 抗擊日軍”“爭取和平 實現中國革命歷史轉折”“喚起民眾 建設抗日根據地”“戰略轉移 邊區機關進駐武安”“群星燦爛 光輝人物照千秋”和“親切關懷黨和人民心連心”等八個展廳。漫步展廳,撫觸歷史,一幅波瀾壯闊的冶陶革命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館內陳列著幾年來從全國各地收集到的1948年在武安趙莊村出版的《毛澤東選集》、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創刊號,還有邊區鈔票、股票、郵票、結婚證書、地契、土地證、手榴彈、沖鋒號、迫擊炮等600多件珍貴的文物和實物,形象地再現了晉冀魯豫邊區在冶陶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

紀念館內的場景

  創新形式 學習黨史傳承精神

  今年以來,冶陶鎮創新黨史學習機制和藝術表現形式,以大型黨史文化墻率先掀起黨史學習熱潮。讓黨員群眾看得懂黨史、學得快歷史、感悟深思想。

  冶陶聘請專業設計和繪畫人員,大手筆將解放戰爭時期真實發生在冶陶的“三大會議”“九戰九捷”等波瀾壯闊革命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來,圍繞黨史設計繪制文化墻40多面,3000多平方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擁軍支前”“軍擁民、民擁軍”等鮮活歷史事件和題材以板畫、3D畫、油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進入冶陶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嘖嘖稱贊。一批批共青團員和中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此觀賞學習、凝神沉思、感悟黨史。“以墻繪的形式,3D、油畫和板畫集中展示黨史歷史的手法能讓老百姓不用去翻書本,不用進電影院,能以最質樸和直觀的形式重溫歷史、接受教育、傳承精神。”冶陶鄉村藝術家于天如說。

  同時,該鎮以紅色旅游為抓手,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研討,結合歷史、地理優勢,冶陶鎮與河南國石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中投集團有限公司達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合作意向,建設冶陶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區,戰略定位為國家級特色旅游小鎮、華北農副產品產供銷基地。他們充分利用全鎮3萬畝農田,4萬畝宜林荒山,3萬畝林業面積,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統籌安排,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讓村民在全面脫貧、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早日實現共同富裕。

紀念館內的場景

  邯報融媒體記者 李文科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偷拍福利视频午夜偷拍福利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456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