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崔曲戰斗鑄豐碑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1-06-07 15:22:22

  在邯山區南堡鄉崔曲村村東不遠處,矗立著一座邯鄲戰役紀念碑。

  天氣好的時侯,李志文老人經常去紀念碑前看看,回憶往昔崢嶸歲月。

  1945年出生于崔曲村的他,與邯鄲戰役(又稱“平漢戰役”)“同齡”,從小就聽大人講述著邯鄲戰役那些事兒,曾擔任崔曲村黨支部書記。日前,記者走近崔曲村和李志文等人一起瞻仰邯鄲戰役紀念碑。

邯鄲戰役紀念碑

  邯鄲戰役關系全局,意義重大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國民黨表面上同意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堅決避免內戰和和平建國的方針,實際上仍頑固地拒絕承認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民主政權的合法地位。1945年10月14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的三個軍(三十軍、四十軍及新八軍),約4.5萬人,在副司令馬法五(兼四十軍軍長)、高樹勛(兼新八軍軍長)的率領下,從鄭州、新鄉出發,沿平漢鐵路及其東側前進,企圖以10天左右的時間趕到石家莊,會同胡宗南部繼續沿平漢線北犯。

  1945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軍委要求,晉冀魯豫軍區除以一部兵力截擊沿同蒲路北進的國民黨第一戰區后續部隊外,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對付沿平漢路北進國民黨軍,務求殲滅其一部或大部。晉冀魯豫軍區首長根據軍委意圖,集中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及冀魯豫、冀南、太行軍區部隊各一部共6萬人,并動員10萬民兵配合作戰,在漳河以北、邯鄲以南地區殲滅由新鄉北進的國民黨軍,在軍事打擊的同時爭取新八軍戰場起義。這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余人,爭取起義1萬余人,繳獲大批武器物資。

  在位于邯山區劉村的邯鄲往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展墻上,有這樣一句話。1945年10月17日,剛從重慶返回的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鄧小平:“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奪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系全局。”

  這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繼上黨戰役后給國民黨軍的又一次沉重打擊,對阻止和遲滯國民黨軍沿平漢路北進,掩護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及爭取國內和平的斗爭具有重大作用。

邯鄲戰役紀念碑

  崔曲之戰,阻敵邯鄲城外

  崔曲戰斗是邯鄲戰役的關鍵一役。邯鄲戰役紀念碑記載:“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第一縱隊楊得志、蘇振華部,在南堡鄉崔曲村一帶與敵人展開激烈爭奪戰,全殲敵四十軍一〇六師主力。第一縱隊第一旅二十團團長王大順等千余人,在崔曲戰斗中壯烈犧牲,安葬于崔曲村東。崔曲戰斗是邯鄲戰役的關鍵一戰,該戰阻敵于邯鄲城外,使我軍二、三、四縱隊從上黨戰場趕到邯鄲,形成了對敵進攻態勢。”

  提起崔曲之戰,李志文介紹,這是一場爭奪戰。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本來準備出兵東北,都是輕裝備,四十軍一〇六師裝備齊全。第一縱隊第一旅二十團進駐崔曲后,遭到多方面攻擊,損失慘重,撤出崔曲。后來,第一縱隊一部與國民黨軍展開爭奪戰,戰斗異常慘烈。

  今年83歲的崔曲村村民李慶余介紹,當年他還小,但是見證了廣大群眾支援前線的情景,群眾們幫著第一縱隊部隊挖戰壕,為他們送食物、送籃子、裝手榴彈等,感受到了軍民魚水情深。

  硝煙散去,精神永存

  近日,記者來到邯山區南堡鄉崔曲村瞻仰邯鄲戰役紀念碑時看到,這里有兩名環衛工人在清掃地面落葉,一些村民在拔除雜草。崔曲村黨支部書記李玉剛告訴記者,2005年,為紀念邯鄲解放暨邯鄲戰役勝利60周年,南堡鄉特立此碑,自此精心維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來瞻仰邯鄲戰役紀念碑,聆聽村里老人講述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邯鄲戰役故事,無不為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壯舉而感動,深切感受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饒、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

  李玉剛介紹,“萬畝桃花染碧血、紅色首府鑄豐碑”。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人民,進行戰爭依靠人民,勝利果實屬于人民。硝煙雖已散去,但歷史永存,我們每一個當代之人都應感謝前輩為我們打下的如詩如畫的江山。幾十年來,崔曲村黨支部一直全心全意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1996年成為原邯鄲縣第一批小康村。近年來,崔曲村黨支部依托漳河故道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種植,種植鮮桃、皇冠梨、富士蘋果2000余畝;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舉辦桃花節、豐收節、采摘季等系列活動,擴大銷售;與大型商超對接,實現訂單化生產,促進果農增收。

  邯報融媒體記者:孟令衛  通訊員  李燊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亚洲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