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園平面圖
承德園又名“承賢園”,面積共7000平方米,以清代皇家園林行宮文化為主題進行打造,通過清代皇帝北巡線上的三類行宮即喀喇河屯行宮、釣魚臺行宮、湯泉行宮,分別再現了皇帝駐扎并處理政務、茶舍小景、湯泉溫酒等場景,展現了承德深厚的皇家園林文化。
入口處,腳下是一幅石雕,描繪了清帝自古北口出關在承德境內修建的14所行宮路線圖,并根據行宮使用類型以“枕頭”“茶葉”“木桶”圖案來標識。入口以寫意山水迎賓,同時也寫仿清帝出關的第一個行宮——兩間房行宮,在入口處起堆地形,采取傳統疊石技法仿寫行宮周圍環境。依地勢拾級而上,在達到山頭時豁然開朗,來到最高處,史載兩間房行宮在山頭建有涼亭名“暢遠”,而展園中也予以呼應,站在“暢遠”上,可總覽全園,獲得最開闊的視覺體驗。
沿著彎曲蹬道下坡,來到居苑韶景區,原型取自承德境內最早的行宮——喀喇河屯行宮。園中松柏掩映,古樸森然。據了解,這里以喀喇河屯行宮其中局部的第一進院落布局,主殿穹覽殿是一座三開間前后廊硬山房,將此布置為展廳,介紹行宮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概況。西廂房中設有漏窗,可觀賞窗外景致。跨過東廂房方可到后院。后院內建有戲樓“泠音閣”,可進行戲曲表演,游客可在其中感受皇家宮廷曲苑藝術。
走過一條小路,進入烹茶洗硯區。這個區展示行宮文化中短暫停留的茶宮一類行宮,以承德境內的釣魚臺行宮為原型。按照古畫和文字記載,該區域仿寫了釣魚臺行宮內的一鑒方湖和以臺基形式展示的一軒、一廊、一亭,曰“茗月齋”。在山石間開一泉眼,模仿清帝取泉煮茶場景,為游客提供了取泉體驗。
穿過一條蜿蜒的松間小路,來到最后一個游覽區域——澡雪心神區。該區展示行宮文化中湯泉行宮一類,而此類行宮在承德只有一座。左手看去,是仿寫的沐浴場景,設計一方池模仿湯泉行宮的皇帝坐湯池,配合池旁雕刻湯泉行宮描寫之詞的景墻進行科普。右手邊是還原皇帝溫酒場景,曲水流觴臺基復現湯泉溫酒場景,也為游客提供了曲水留杯體驗。
承德擁有著璀璨厚重皇家行宮文化體系,聞名于世的避暑山莊只是其中一部分。借游覽“承賢園”,可以管中窺豹,對承德寶貴而豐富的皇家行宮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