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中國這十年·中國故事|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來源:新華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2-08-10 17:03:34

  新華社合肥8月10日電 題: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汪海月、何曦悅

  安徽省合肥市,30歲的韓東成正在考慮如何為自己公司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產品開拓海外市場;2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阜陽市,韓東成父母種的10畝地,今年夏糧收成很不錯。

  這是安徽省一個普通的家庭,卻生動見證了這個中國東部省份近十年的發展變化:它依然是一個農業大省,與此同時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2021年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2016年,韓東成和同學范超創業成立東超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頗具未來感的“空中成像技術”,推出了非接觸式電梯、非接觸式醫療自助機、非接觸智能家居等系列產品,不僅應用于國內的各個場景,還遠銷法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民醫院,82臺非接觸式電梯交互終端投入使用。只需點擊空中按鈕,人們就可以無接觸乘坐電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風險。

  “疫情當下,公共場所對‘無接觸’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說,前沿科技產業的研發投入巨大,國家鼓勵、政策賦能,加上安徽省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是公司創新前進的重要推動力。

  據介紹,東超科技創業初期資金不足,一度險些解散團隊,后來合肥高新區提供了8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使得企業能繼續發展,逐漸步入正軌。

  “安徽科創氛圍濃厚,在政府支持下,從實驗室研發出第一塊產品到實現量產只用了一年多時間。”韓東成說,幾年間,不到10人的創業團隊已發展到近200人。

  過去十年間,安徽實現了“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產業聚集地”的跨越發展,制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都超1萬億元,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全國每3臺冰箱、4臺洗衣機、5臺空調就有1臺是安徽制造。

  2021量子產業大會上展出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圖(2021年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九章”“祖沖之號”問世,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國家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創造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世界紀錄……十年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誕生。

  大力鼓勵科技創新的同時,安徽繼續保持農業大省的本色。

  2021年,安徽省糧食產量創歷史紀錄,達到817.5億斤,居全國第4位。2022年夏糧總產達到344.5億斤、居全國第3位,較上年增加4.5億斤、增量居全國第2位,實現“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效益增”,全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十九連豐”。

  從確保糧食豐產、助力產業升級,到實現前沿突破,安徽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2021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41%。

  安徽省農墾集團龍亢農場良種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駕駛收割機收割小麥(2021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用電量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企業用戶用電量的多少更能直觀地觀察一個地區發展的脈絡。

  以合肥為例。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合肥市用電量前10大客戶年累計用電量14.35億千瓦時,其中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量占比近一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比僅三分之一。

  到了2021年,合肥市用電量前10大客戶年累計用電量達到65.58億千瓦時,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比大幅上升,達到了76.97%。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專責姜崢說,十年來,合肥用電量前十大客戶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京東方顯示技術、長鑫存儲技術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合肥標志性產業。

  農業“安”,“徽”科創,已經成為安徽的標簽。過去十年間,安徽年生產總值從1.72萬億元增長至4.3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實現由全國“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11在线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亚洲中文字幕色欧另类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日本迷奷系列在线播放97 | 色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