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在57位筑路戰友的埋骨之地 他們整整守護了32年

來源: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11-26 10:36:43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這首曾經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今在新疆有這么一群退伍老兵一唱起來就會哽咽——
  在57位獨庫筑路戰友的埋骨之地,他們已守護了整整32年

  位于喬爾瑪的獨庫公路修路英雄紀念碑。這片墓地三面環山,卻人跡難至。

  全長561公里的新疆獨庫公路,蜿蜒在天山山脈之間。這條如今被很多人稱作“中國最美”的公路,修筑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年數千名解放軍官兵用了10余年時間,靠著鋼釬、鐵錘和雷管炸藥,硬是在絕壁懸崖上鑿通了隧道,在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坂上修建了通途。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奮戰中,先后有168名官兵犧牲。為銘記英烈,獨庫公路喬爾瑪段一側陸續建起了紀念碑和烈士陵園。然而,絕大多數英雄真正的埋骨之地并非在喬爾瑪烈士陵園里。當年這168位官兵分屬修路部隊的三個建制團,他們犧牲后,遺體大多會被團部帶回駐地安葬,或在野戰醫院附近就地安葬。
  不久前,在伊犁執行援疆任務的揚子晚報記者無意中得知,在新源縣吐爾根的山間有一片當年解放軍某團在此修筑獨庫公路時留下的墓地,其間埋葬著57名烈士的遺骸……

  地上這片雜草要不了幾個月就可長至及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孝浦
  攝影 楊恒國

  一個鮮為人知的墓園,一群老兵守護了32年
    從伊犁驅車到吐爾根鄉,大約3個小時路程。可記者一行在鄉間尋找那片墓地的時間,卻遠超于此。
  憑借僅知的線索,我們在衛星導航地圖上查不到任何關于墓地的記錄和坐標,問了當地媒體的同行,得到的回答是“沒聽說過”;電話咨詢在當地機關工作的一位熟人,他也一頭霧水,建議我們向縣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打聽一下;該局負責人告訴我們,確實有一座烈士墓園,并在電話里給出了具體位置。遵其所囑,我們在公路邊的一片玉米地旁,拐上一條坑洼的田邊小道驅車上山,沿著崎嶇又狹窄的山道一路披荊斬棘,結果找到的是一片私人墓地。附近一位放牧的老人,帶我們爬上了一座山頂,往東一指,遠處那座烈士墓園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它就靜靜地坐落在三面青山的環抱之中。
  汽車怎么開過去,老人說他也不知道。我們決定棄車徒步下山,翻越一片牧民的草場,再登上對面的山坳。途中我們遇到了兩位熱心的哈薩克牧民,他們聽說我們要去對面的墓園,就主動開著摩托車引路,把我們帶到了一戶哈薩克牧民家院子的柵欄門前。叫開院門,穿過這戶人家的院子,我們終于來到了這座幾乎無路可通、孤島一般的烈士墓園的門前。
  緩緩推開墓園的鐵門,迎面是一塊巨石鑿成的紀念碑,上面寫著“為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獻身的英烈永垂不朽”,18個大字鮮紅嶄新。我們去山間采摘了一捧不知名的白色野花,默默地擺放在紀念碑前,肅立向烈士們三鞠躬。
  施工者是誰?這么一座簡潔又莊重的墓園為何鮮為人知?修建墓地的人怎么不修條路, 哪怕是一條碎石鋪成的小路?帶著滿腹疑惑,我們來到了新源縣退役軍管局。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這座墓園屬武警部隊管理。幾十年來一直由一群留在新源縣的退伍老兵守護著。”這位負責人幫我們聯系了退伍老兵中最年輕的“小兵”包代賢,包代賢又找來了一群熱心的戰友:俞振民、陳佰軍、馬宏、童介元、馬俊和……
  他們都是原工程兵168團的戰士,建設獨庫公路時,營地就在離新源縣不遠的山上。而解放軍155野戰醫院就在該縣吐爾根鄉的一座山腳下。施工中,不論是遭遇雪崩、塌方、泥石流,還是排炮負傷、墜崖遇險的,只要是168團的兵,都要送到這里來搶救。而不治身亡的戰友,就被安葬在醫院后面的這片山坳里,天長日久,便有了這么一座墓園。
  1987年獨庫公路全面建成后,部隊和野戰醫院都撤走了,工程兵168團一些老戰士也陸續退伍了。部隊撤走的第二年,在新源縣剛立住腳的幾位老戰友相約到吐爾根給犧牲的戰友掃墓,發現墓園由于無人管理已變得一片荒涼,不少墳塋被牛羊踏平,墓碑被踩倒,木質的墓碑已腐朽、水泥墓碑也已破損……眼前的這番情景讓大家都流淚了。他們為犧牲的戰友重新撮土為墳、立碑為志,并相約每年清明都來掃墓祭奠。這一約,就堅持了32年。
  32年不拋棄、不放棄,感天動地
  為讓犧牲的戰友能夠真正地安息,俞振民、包代賢等幾位老兵決定“找部隊去”。但此時經歷了1987年、1997年、2005年三次大裁軍和相應的體制編制調整,參與獨庫公路建設的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建筑168團,番號已先后更改為解放軍基建工程兵00一二三部隊、基建工程兵113團、武警部隊交通第六支隊,現為武警交通部隊第八支隊,駐安徽合肥。老兵們輾轉找到了部隊首長,反映了墓園亟待修繕的情況。2011年部隊出資并專門派人來墓園修筑了圍墻,2013年又拆除了早已破損不堪的老舊紀念碑, 從克拉瑪依運來一塊巨石,為墓園重新立了紀念碑。
  牛羊進不來了,墓園里的雜草卻瘋長起來。已在新源縣財政局工作的包代賢就上山除草,連續三年不間斷。2015年包代賢下基層擔任了工作隊隊長,工作越來越忙,他就花錢請人幫助除草。這群老兵32年對墓園的守護,32年不拋棄、不放棄的使命感和戰友情,深深地感動了部隊官兵。2019年8月,部隊派人對墓園進行了大修整。
  讓親人能找到英烈的墳,讓英魂能找到回家的路
  艱苦的歲月已成過去,獨庫公路上已充滿了歡歌笑語,吐爾根墓園里的57位筑路英烈就靜靜地躺在這里。他們似乎早已習慣了不被人知曉,就像他們生前都喜歡的那首流行歌曲唱的那樣:“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可他們的戰友們一刻也沒有忘記他們,特別是留在新源縣的這些老兵們,他們平時可以相互不走動,一說要為犧牲的戰友掃墓、修墓,就像是聽到了集結號,誰都不會落下。
  因為歷史原因,墓園里不少英烈的親人原先也并不知道他們葬在這里。新源的許多老兵一直都在想方設法聯系犧牲戰友的親屬,自掏腰包為安葬在這里的戰友尋找親人。記者問及這些年老兵個人為此出資的累計金額,幾乎每個人都說:“算不出,也不必算!”
  在168團的退伍老兵中,除包代賢、陳佰軍、馬宏等在政府部門供職,俞振民經營著私人診所,有著穩定的收入外,其他人不是在新源縣城打工,就是在鄉下務農,他們為烈士陵園所做的一切,令人動容。
  和長眠在墓園里的戰友一樣,在經歷了艱苦的施工考驗和惡劣的環境煎熬,完成了國家交給的艱巨任務后,168團的退伍老兵們,沒有人伸手向國家要什么榮譽和福利,他們自謀職業,堅守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陪伴著犧牲的戰友,繼續以“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獨庫筑路精神,書寫描繪著自己生命中應有的那份燦爛。
  “天南地北,不管是哪里的人,到了新疆就成了新疆人,有著新疆人純樸的特性、善良的品質和真誠的人格。”
  一生似乎只知道奉獻的退伍老兵童介元告訴記者,他最想要的,就是死后能和戰友葬在一起。“當然這應該不太可能。”他說他最擔心的,就是將來他們不在了,如果部隊又被裁減或改制,還有誰能記得這些犧牲的戰友、關心這片墓園。他們現在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讓戰友的親人能找到英烈的墳,讓戰友的英魂能找到回家的路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 中文字幕日本熟女 | 亚洲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