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指引飛機著艦。謝云/攝
仲夏時節,海浪徐徐拍打著遼寧艦巨大的艦體,燦爛的陽光灑在寬闊的飛行甲板上。艦載機引導員張明珠身穿明黃色甲板識別服走出艙門,準備再一次進行艦載機引導訓練。
遼寧艦已入列人民海軍8年,28歲的張明珠也在這艘“大船”上生活了8年。在這里,她擁有過眾多身份:海軍第一批女機電兵、首位女安全監察員、首位艦載機女引導員。如今,她是遼寧艦女士官長。
“我見證了中國航母的發展壯大,也與航母一起成長。”她說。
去遼寧艦當兵
張明珠沒想過自己能到航母上當兵,更沒想過“一待就是8年”。
2011年秋天,當征兵熱潮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的校園里掀起時,讀大三的張明珠正在為自己謀劃畢業后的出路。她想著也許會回老家河南新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征兵海報上“軍人”的字眼吸引了她。
“在我們老家,當兵是很光榮的,家里有一個軍人,全家人都驕傲。”懷揣著這份對軍人的崇敬,張明珠放棄了手頭的“就業規劃”,毅然選擇報名參軍。
那年12月,新兵張明珠來到新訓營,很快便體會到了“參軍的辛苦”。“要求很高,平時練隊列、整理內務,方方面面都很嚴格。”于是,張明珠一邊適應著全新的生活節奏,一邊調整心態。每次練完隊列腰酸背痛時,她都會在心里給自己打氣,“當兵哪有不苦的,就是要堅持。”
“來到部隊,唯一的身份就是軍人,男兵女兵都一樣。”這是當時老班長的一句話,張明珠至今牢記。
也是因為這句話,3個月后新訓結束各單位來挑選新兵時,張明珠主動找到帶班班長,申請“到海上去”,“既然做了海軍,就要到艦艇上去。”
但那時她并不知道“會去哪艘艦艇,會出哪片海”。直到2012年3月初,她登上開往大連的列車,才從帶隊干部口中的只言片語得知“要上航母了”。
“驚訝、興奮,反正心情挺激動的。”一路上,對航母一無所知的張明珠滿懷憧憬。這名從小在中原地區長大的女生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看到了她此后8年朝夕相處、共同乘風破浪的“戰友”——遼寧號航空母艦。
張明珠笑著回憶,與遼寧艦初遇時,由于改建工作尚未完成,她沒有看到想象中“巍峨的船體停泊在港口內的壯觀景象”,內心還“小失落了一下”。很快她被分配成為一名機電兵,便無暇顧及其他,一頭扎進繁雜的機器與轟鳴的噪聲中。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人民海軍。入列儀式上,21歲的航母機電兵張明珠與戰友們在甲板列隊,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看著熟悉的遼寧艦懸掛滿旗,張明珠覺得非常驕傲,“好像找到了當兵的意義”。
四度“從零開始”
遼寧艦入列后,張明珠與機電專業打了半年交道,隨后因工作需要很快轉崗,成為遼寧艦上首位女安全監察員。
復雜的機電線路和各種安全條例都是張明珠此前從未接觸過的,短短半年時間里,張明珠兩次“從頭開始”摸索。為此,她一次次拿出學生時代備考的勁頭,常常加班學習到深夜。
“其實主要是理解、研究透了再背下來,然后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張明珠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剛成為安全監察員時,記住一個環節的規范操作后,她都要去實地對照實操一通,艙室里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幾年下來,遼寧艦已成為張明珠“最親密的伙伴”,她熟知這個碩大船體內的諸多艙室與復雜路線。然而,就在她成為安全領域的“老手”后,這位向往“到海上去”的女兵,又將目光投向了寬闊的飛行甲板。
“都說保障艦載機的戰斗力是航母的核心作用之一,我也想參與其中。”2019年7月,張明珠主動申請換崗,成為遼寧艦上首位艦載機女引導員。
張明珠還記得第一次以引導員的身份走上飛行甲板,她跟隨在專業“帶教師傅”身后,看到跑道上散落著無數和自己一樣的“小黃人”“小紅人”“小綠人”……戰友們忙而不亂地穿梭在艦載機之間,張明珠感到“有點緊張、有點興奮”。
一切再次從零開始。半年時間里,張明珠課上跟隨專業骨干師傅學習引導姿勢、反復操演,課下找來相關書籍深入鉆研。盥洗室的鏡子前是她加練指揮手勢的最佳場所,只要一有空,張明珠就會對著鏡子練習動作、糾正姿勢。
列兵范時鈺后來加入到了張明珠“對鏡加訓”的隊伍中。去年11月,受張明珠這位第一個“吃螃蟹”的女士官的感召,范時鈺由保障崗位主動申請調換,成為第二名艦載機女引導員。
“她平時總會多教我一些手勢,讓我預先熟悉學習。”在范時鈺心中,張明珠既像伙伴又像“半個師傅”,“有不會的都可以去問她,她還會主動教一些飛行甲板上的安全知識”。
今年1月,在加班加點學習了小半年后,張明珠完成了首次獨立飛行保障任務。站在遼寧艦寬闊的甲板上,張明珠仔細回憶訓練時的動作,一絲不茍地進行指揮,引導艦載直升機著艦。當飛機卷挾著氣流,緩慢而平穩地降落在甲板上并完成系留作業后,張明珠心里默默地松了口氣。
“比起完成了任務后的放松,更欣慰的是自己的所學所練終于能發揮出實際作用。”張明珠說。她總希望能再多學一點、多練點技能,“為遼寧艦多盡一份力”。
除了艦載機引導,張明珠還跟隨班長熊馳龍學習網絡通信管理專業。熊馳龍記過幾本厚厚的筆記,如今都被張明珠翻了個遍。好幾次,張明珠捧著筆記本前來提問,把熊馳龍“一下子問蒙了”。
“她學得很快,是邊思考邊學的,提的問題讓人感覺不像是剛接觸這個領域。”熊馳龍記得,一次他在班內組織專業比武,其中的編程內容張明珠剛接觸,她對陣一名學習了幾年的上等兵,成績居然略勝一籌。
2017年,遼寧艦赴香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活動。7月8日-9日,遼寧艦向香港市民免費開放,張明珠作為安全監察員,負責接待市民參觀并保障他們的安全。
“很多市民登艦后連連贊嘆,為祖國的強盛感到驕傲,那一刻心里的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張明珠回憶起當時情形,依舊激動不已。她看到很多人特意跑到飛行甲板上模仿“航母style”,并朝她和戰友們豎起大拇指。
“作為遼寧艦的一分子,你會由衷地希望她越來越好,更希望這其中有自己貢獻的一份力量。”張明珠動情地說。
“與有榮焉”
2017年,張明珠被選為士官長,這個90后仿佛“突然間長大了”。
“過去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現在要擔起責任,照顧好別人。”張明珠笑著說,一下子有了“大姐姐的范兒”。
不少年輕的女艦員喜歡稱呼她為“珠姐”,女兵范時鈺說,張明珠身上有一股“正能量”。
去年6月,范時鈺剛上艦時,對遼寧艦里的復雜構造一頭霧水,“走著走著就會迷路”。張明珠發現后,主動幫范時鈺畫了一幅地圖,并為她介紹各個艙室的分布。每次同行時,張明珠會刻意落后兩步,讓范時鈺大膽摸索路線。
出海訓練遇到高速航行時,甲板上風大站不穩,張明珠都會把身材相對嬌小的范時鈺讓到內側,為她擋著風。
“有她在,你總會覺得心安。”范時鈺把張明珠比作“紐帶”,這份來自戰友的關懷,讓她更迅速地融入遼寧艦這個“大家庭”。
2018年,張明珠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為戰友們代言讓她更加忙碌起來。
“成為代表后,就更要替大家著想了。”空閑時間里,張明珠常找各個崗位的戰友聊天,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總結航母官兵的意愿與訴求。
過去一年,張明珠關注的重點是軍營里的大學生士兵群體。通過走訪調研,她發現兩年的服役期讓不少大學生士兵剛剛成長起來就面臨重返校園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部隊作用的發揮。
今年全國兩會前,張明珠一邊走訪遼寧艦上的大學生士兵征詢意見,一邊查找相關政策法規仔細研讀,總結出延長學籍保留時間、加大鼓勵力度等數條相關建議。
熊馳龍是大學畢業后入伍的,張明珠時常來找他談心。“完全感覺不到是調研,就像平時聊天一樣,心里有什么想法自然就都告訴她了。”熊馳龍說,“你能感覺到她是真心在為戰友和部隊考慮。”
身兼數職,很多人替張明珠覺得辛苦,但她樂此不疲。“其實每一個崗位都很辛苦,但辛苦是值得的,為遼寧艦付出很有意義。”張明珠覺得,“在航母上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
2019年4月23日,遼寧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成立周年閱兵式中亮相,張明珠被安排在戰位值班,雖然未能親眼目睹艙外的盛況,但她依然感覺非常光榮。“其實,見證遼寧艦入列時的自豪感還有些懵懂,經過這些年與航母共同成長,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航母對于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意義。”
這位向往大海的90后遼寧艦女士官長說,這是一塊溫暖的甲板,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參與其中,“我們與有榮焉”。(記者 鄭天然 通訊員 李寧 王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