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館
探訪重大項目
成都自然博物館修建進度一直受到不少市民的關注。16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白色的幕墻大部分已經完成。整個幕墻高低起伏,仿佛經過折疊一般。而未來在夜晚,燈光還會從幕墻鏤空的石材中溢出,形成星辰效果。
據了解,目前,自然博物館的外幕墻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建筑龍骨大部分已經完成。所有龍骨將于今年春節前完成,明年4月館體內飾也將完成,博物館預計明年6月有望對外開放。
1
雙層幕墻既有星辰美景
博物館里還有個濕地公園
“博物館的外幕墻有兩層,外面一層是鏤空的石材,里面一層是鋁板,照明置于其間。”中鐵建工集團負責該項目的施工生產經理楊顏銘介紹說,整個博物館包括“蜀山”“蜀道”“蜀水”三個部分。6個館體的表面采用白色的石材以及多折面的鋪裝,來體現“蜀山”中的西嶺雪山。除了外側的石材幕墻,館體內層還有一層鋁板幕墻,起到防水保暖的作用,照明則置于兩者之間。這樣既可以保證夜晚亮燈后,具星辰美景的效果,也可以滿足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求。
現場,大片的外幕墻基本已經鋪裝完成,工人們正站在支臂機的吊籃中對幕墻邊緣進行處理。楊顏銘介紹說,目前整個幕墻的鋪設已經進入收邊收口的收尾階段,預計將在今年春節前完成鋪裝。“我們這個異形多折面的高低起伏,只有用支臂機才行。最多的時候單個折面需使用四五輛支臂機同時作業,施工難度大,功效低”。較垂直的立面兩個工人一組,單片面積0.6平方米的石材,一天能裝30片左右,異形折面部位則只能裝10片。
在博物館靠近東風渠一側的館體外,有一條骨架已經完成的通道。“這個未來是一個觀光玻璃棧道,是‘蜀道’的一部分。”楊顏銘介紹說,除了館體外部的玻璃棧道,6個分館之間以及館體內部也有空中長廊,共同組成了“蜀道”,今年春節前,所有“蜀道”的龍骨都將架設完成。明天4月,相關的內飾也將完成。與此同時進行的“蜀水”文化引入工程屆時也將呈現,博物館靠東風渠一側的綠地公園內將形成一條與東風渠并行的河流。“站在這個觀光玻璃棧道,整個濕地公園都將盡收眼底”。
2
地鐵直通博物館
樓上逛展樓下享美食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鐵8號線十里店站鄰近該博物館。據了解,地鐵在該處已經預留了一個出口,直通博物館的負一樓。上一分鐘還在飛速行駛的地鐵上,下一分鐘可能就到了恐龍時代,這神奇的體驗,讓該處地鐵站仿佛成了一個時光穿梭機的出入口。除了6個主題各不相同的展廳,博物館的負一樓還將引入包括美食在內的商業場景。“博物館內容非常豐富,大量展品布置其間,累了下樓就有吃的,可以玩一天”。
為了博物館能夠保質保量盡快呈現,施工現場采取了封閉式管理。除了出入口處專人登記測溫消毒。該項目的施工現場以及工人宿舍每天會有專人定時進行消殺。當天中午11點過,有的工人開始收拾準備去食堂就餐,有的依然還在作業。楊顏銘表示,為了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大家會分批分時前往食堂就餐。
楊顏銘指著項目中心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沙盤介紹說,白天的時候,博物館整體會如同山頂六顆落上了白雪的石頭。而到了夜晚,他一邊說,一邊按下了燈光開關,溫暖的燈光從外墻鏤空處溢出,整個博物館在燈光的烘托下,如同一座浮島。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