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9月26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京開展。展覽精選近500張珍貴照片,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新華社自誕生之日起,便擔負起用鏡頭記錄時代風云的重任。“時光相冊”欄目精選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的經典照片,從百姓生活變遷的視角,全景展現偉大祖國75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
新中國成立之初
中國交通運輸十分落后
8.07萬公里的道路里程中
有路面的僅有3萬公里
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1萬公里
奔行在鐵軌上的基本都是蒸汽機車
內河航道7.4萬公里
水深1米以上的不足三分之一
……
1950年,中國民用航空正式開航。圖為開航后安全抵達漢口機場的“北京”號客機。
1952年7月新中國第一條鐵路
成渝鐵路建成通車
1988年10月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實現大陸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9年9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
2024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
……
歷經75載
中國交通運輸領域面貌煥然一新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上的第一列火車由重慶開出,2日上午抵達成都車站,受到各界人民的熱烈歡迎。
1956年5月26日,北京—拉薩航線正式試航成功。從北京出發的飛機越過重重雪山,飛臨拉薩布達拉宮上空。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通車典禮上,數百輛汽車浩浩蕩蕩駛過公路橋面。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長江大橋全面建成通車。
1988年10月31日,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1993年,“面的”行駛在北京街頭。
1996年9月1日,從北京開往深圳的105次列車第一次開進江西井岡山站時,受到老區人民熱烈歡迎。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在青海沱沱河大橋橋頭,當地群眾歡迎從格爾木出發的“青1”次列車。
2008年12月6日,在上海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建成儀式上,煙花在北港區碼頭上燃放。
2016年9月6日,動車組列車停靠在鄭州動車段停車場,等候進庫檢修。
2017年12月25日,晚霞映襯下的山東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長虹臥波”,美如畫卷。
2018年10月7日,復興號高鐵列車駛過北京永定門。
2019年6月14日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2020年4月29日拍攝的連接福銀高速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
2024年6月27日拍攝的深中通道全景。
一路通
則萬事通
在交通強國的征途上
千千萬萬交通建設者
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讓“流動的中國”盡顯澎湃活力
川藏公路筑路戰士在怒江兩岸的懸崖陡壁上開山修路。川藏公路1950年開始修建。
1974年3月,四川西昌鐵路分局烏斯河工務段工人排除大渡河兩側懸崖峭壁上的危巖和孤石,保證成昆鐵路安全通車。
2003年12月10日,南京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實現全線貫通,一名工人在南京站隧道內調整照明燈光。
2018年1月25日,打冰隊隊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觀音堂隧道內作業。
2020年1月7日,在西安火車站站改擴建工程新豐至窯村段施工現場,中鐵七局的鐵路建設者在進行鐵路線路接觸網施工。
斗轉星移
在交通運輸領域
變化的是技術與裝備
不變的是
不斷向邊疆和偏遠地區延伸
不斷提供更好服務保障的初心
1955年拍攝的堆集在集二鐵路二連車站上的糧食。集二鐵路的通車給內蒙古農牧民帶來了大量糧食和生活用品。
2007年6月24日在廣西百色農村上空拍攝的鄉村公路。
2017年3月30日拍攝的西藏墨脫公路。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脫公路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實現了“縣縣通公路”的目標。
2018年8月9日拍攝的北盤江大橋。北盤江大橋跨越云南和貴州交界的大峽谷,大橋上空云霧繚繞。
2021年4月11日,在5633次列車上,乘客帶著的小豬從袋子里爬了出來。在成昆鐵路上,“慢火車”5633/5634次列車,沿途停靠26個站,票價幾十年不變,已成為沿途百姓外出務工、求醫就學、逢會趕集等主要交通工具。
天涯變咫尺
萬里架通途
75年來
從“用腳丈量”到日行千里
中國交通運輸解決了
從“有沒有”到“夠不夠”
再到“好不好”的問題
面向未來
中國正從交通大國昂首邁向交通強國
2023年5月9日,武漢“光谷光子號”空軌列車懸掛于軌道梁下方凌空“飛行”。
2023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運營,濟鄭高鐵鄭州東站首發G4830次列車乘務員向旅客揮手致意。
2024年2月2日,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
2024年9月19日,一架C919飛機(右)與一架ARJ21飛機停放在西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停機坪上。
攝影:袁苓 郝純一 錢嗣杰 李萬春 張加里
黃景達 李基祿 徐澎 陳燮 陳飛
邢廣利 歐東衢 姜克紅 普布扎西
沈伯韓 毛思倩 劉瀟 李安
才揚 肖藝九 李嘉南 趙子碩 王海濱
制作:費茂華 張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