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隨著氣溫持續回升,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會盟鎮的萬畝梨花漸次開放,第十一屆黃河梨花文化旅游節正式啟動,前來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盛開的梨花不僅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更開出了農戶增收致富的美麗“前景”。“賞花游”賦能“全域游”
眼下,北邙腹地,百花爭艷,五彩斑斕,目之所及處處皆“花海”——杏花燦若紅霞、桃花迎風搖曳、梨花如煙似霧、牡丹含苞吐蕊……
踩著花開的節奏,孟津區的廣袤田野成為名副其實的“花花世界”,引來絡繹不絕的八方探春客,他們追尋著蝴蝶的蹤跡,爭相觀看田間綻放的杏花、桃花、梨花、櫻桃花、油菜花、牡丹花……在這個美麗的春天里,不容小覷的“賞花經濟”恣意怒放,彈奏出孟津區鮮花農業的時尚旋律,跟著這個旋律,一系列鄉村旅游活動在全區范圍內相繼展開。
近年來,孟津區秉承“自然生態、綠色和諧”的發展理念,按照“全區域規劃、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蓋、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的要求,圍繞境內主要交通環線布局打造出黃河小浪底、西霞院水庫、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黃河生態廊道、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等6大旅游景區,打造精品休閑農業觀光帶3條,擁有500畝以上的休閑農業綜合體53個,培育出美麗鄉村120多個,景景相連、景城融合、城鄉一體,實現從傳統旅游產業向現代旅游產業的嬗變,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讓田間地頭迸發出新活力。
該區還以打造全域賞花地為抓手,努力實現生態環境的“美麗蝶變”,讓漫山遍野的鮮花陶醉城鄉游客。該區先后重點打造出會盟梨花、荷花,送莊桃花,白鶴油菜花,朝陽牡丹花、芍藥花,常袋石榴花、櫻桃花,城關杏花等一批現代農業、田園風光、生態旅游、農事體驗相融合的賞花基地,把一片片生態綠林、一塊塊產業基地、一處處旅游景觀、一個個特色集鎮、一座座美麗村莊、一條條鄉村公路連點成線、連線成片,變成了風景長廊,使城鄉各地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發展協調、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大公園”。
好風景換來好“錢”景
以花為媒,不僅僅是人氣旺了,知名度高了,更可喜的是當地群眾的腰包鼓了。近年來,送莊鎮把鮮桃種植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形成了以境內高速公路為軸心的3000畝鮮桃長廊。每到3月下旬,成片的桃花爭奇斗艷,色彩斑斕奪目,吸引無數游客漫步桃園、吟詩桃園、嬉戲桃園、留影桃園,形成了“無限春光于園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景,從而華麗地拉開了孟津區“賞花經濟”的序幕,每年可給當地帶來旅游綜合收入200萬元左右,真正實現了風景變“錢”景。
會盟鎮豐富的黃河灘涂和邙山丘陵地資源,是該鎮發展“美麗經濟”和鄉村旅游的“富礦”。多年來,該鎮一直把“孟津梨”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來抓,打造出“孟津梨”主題公園和同盟山“孟津梨”特色種植產業帶,涉及下古、鐵爐、雙槐等多個行政村,種植面積已突破1.2萬畝。每逢花開時節,遍野的梨花綻放,把整個山嶺染成一片雪白。近年來,該鎮把3月的“十里梨花香雪海”作為一種資源進行利用,吸引八方賓朋前來觀花休閑,形成了集農業開發、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特色“梨花經濟”品牌。
朝陽鎮石溝村地處邙山腹地,具有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等鮮明特點,非常適合花卉的生長,是切花牡丹和切花芍藥的最佳種植區域。2016年該村引入洛陽市千卉谷鮮切花公司,集中連片發展花卉種植416畝,種植姚黃、魏紫、春柳、豆綠、軟玉等600多個名貴切花牡丹品種,種植夏威夷珊瑚、落日珊瑚、奶油碗、芭茨拉等18個高端進口切花芍藥品種,是洛陽最大的鮮切花基地,也是洛陽名貴牡丹、芍藥品種最全的種質資源庫,填補了牡丹鮮切花市場空白,改變了國內高端芍藥鮮切花全靠進口的局面,帶動洛陽鮮切花產業蓬勃發展。
小浪底大道穿境而過的常袋鎮緊盯產業振興這一關鍵,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新“農業+旅游業”“農業+互聯網”等發展模式,打造出以東地村為中心,輻射帶動潘莊、東小梵、趙溝等村的3000畝軟籽石榴種植基地;以馬嶺村為中心,覆蓋姚凹、趙溝、英古等村的2500畝大粒櫻桃種植基地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旅游增色。每逢石榴、櫻桃花開時節,伴隨著溫潤的春風,粉、紅兩色花浪起伏,花香怡人。在明媚的陽光下看“花仙子”翩翩起舞,真的如夢似幻。在這迷人的景致里,游人除了陶醉,還是陶醉。
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孟津區圍繞洛陽“牡丹花城”定位,將牡丹作為“美麗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在麻屯、朝陽、送莊、平樂等片區發展牡丹種植1.2萬畝,形成連片的牡丹產業帶,每年花開時節,大田內的牡丹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多彩、美得驚世駭俗。位于平樂鎮的洛陽神都牡丹園,占地600多畝,近年來,該園依靠先進的管理技術,培育出高端優質牡丹品種690多個,先后向國內外知名牡丹園提供優質品種100多萬株。每年4月中下旬,園內培育的130萬株名優牡丹和3200棵櫻花競相綻放,引來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一睹牡丹的芳容。
在“賞花經濟”引領下,孟津區從服務美到景區美、民宿美、公路美、城建美、產業美、鄉村美,催生出了一個個美麗亮點,成就了區域百花齊放的全域之美,誕生了“賞花經濟”領航全域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美學路徑”,已建成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農村文化大院200多個、 “綠色生態村莊”100多個,栽植綠化花卉苗木500多萬株,真正實現“一村一樹一花一景”,先后打造出衛坡、馬嶺、半坡、明達、雙槐、三十里等一批亮點村、示范村,推動全區由“一處美”向“處處美”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