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神經性疼痛如不及時治療,發展為慢性疼痛后會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德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抑制神經性疼痛的方法,這有助于對該疾病的早期防治。
神經性疼痛由神經系統損傷或紊亂誘發,一直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手腳出現刺痛感、麻木感和灼燒感可能是神經性疼痛的征兆,如不及時治療而發展為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因長期疼痛而大大降低。
德國弗勞恩霍夫分子生物學與應用生態學研究所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所研究人員分析了神經性疼痛的機制。神經系統在受傷等情況下會向免疫系統發出“警報”信號,但免疫細胞被誘導到受傷部位后,有時會導致長期炎癥,從而造成持續的神經性疼痛,最終演變成慢性疼痛。
在這個過程中,前列腺素E2是一種重要的信號物質。常用的布洛芬和雙氯芬酸等止痛藥就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產生,起到止痛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抑制疼痛的方法。前列腺素E2要發揮作用需要與一種受體結合,而這種受體與一種名為CCL2的信號分子高度相關。研究顯示,在布洛芬等藥物無法起作用的情況下,通過使用抗體抑制CCL2信號分子的功能,也能顯著減少疼痛發作。研究人員說,這種方法有望用于神經性疼痛的早期防治。
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