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衛生 > 正文

10萬+醫學科學課,能否化流量為力量?

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馬永欣 發布時間:2020-04-27 15:45:48

    

    圖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與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院士在云端接力 來源/學校供圖(下同)

    “我在彈幕上看到,這門課不僅有醫學生來聽,還有其他專業的學生,甚至還有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聽,我很高興也很歡迎。高中生說,聽不懂、聽懵了,聽得懂才不正常!科學就是永遠在不懂中研究。聽不懂,但聽下去,三五年后你們中還在堅持的人,一定是能夠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昨天,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線上系列課程《與你談科學》第一季迎來收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在“總結詞”中說道。第一季的課程由4位交大醫學院的院士和科學家主講,直播課場場線上收看人次超過10萬。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的候任主席沈洪兵教授在云端接棒,“演播室”將從上海搬到南京,但這場與大科學家們相聚的醫學科學課仍將在線上“教室”繼續。

    結構生物學跨過盲人摸象,展現生命現象的精密過程,昨天,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雷鳴教授與醫學生們分享了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歷史、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他告訴學生們“認識結構生物學不只是解決結構問題,而要揭示結構背后的重要生物學意義”,而“求真求知解答科學問題的同時,也要將基礎研究發現為解決臨床問題服務”。生命科學走向精準,越來越需要不同學科交叉合作碰擦創新,而當下的醫學科學也越來越需要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奠定基石,這也是陳國強院士,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教授及雷鳴教授在直播課上不斷向年輕學子強調的觀點。

    

圖說:陳國強院士

    堅持的意義也在這門課上傳遞。課上導讀的每一篇文獻都是不同的研究,但卻呈現著相似的過程——漫長的,甚至并非一帆風順的過程,每一項突破的背后都是科研團隊日復一日的堅守和努力。在“收官總結”上,陳國強院士再次分享了自己當年“逆襲”的經歷。若干年前,陳國強在衡陽醫學院讀大二,當時二醫大的王振義教授到那兒連續7天連講7場關于止血與血栓的系列報告。陳國強幾乎什么都聽不懂,但是他一場不落地堅持聽了一講又一講,王教授嚴密的邏輯、嚴謹的態度以及對未知的好奇形成了一種力量,深深吸引著他,也因此激勵他暗下決心用功讀書,選擇科研的人生道路。陳國強希望向學生們傳遞堅持的信念,也期待從今天這條起跑線一同起步的學生們中間,能夠看到經過若干年堅持努力,涌現出新的領跑者。

    這門原本為十所長三角醫學院校的醫學生開設的文獻導讀課,不僅吸引了聯盟外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也吸引來了對醫學好奇的中學生。場場“10萬+”是不錯的流量成績,但對醫學教育者來說,更關心的是熱潮褪去留下的意義。“設計這門課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整合長三角醫學院校的優質資源,整體提升聯盟校醫學生的科學追求,希望醫學生能感受到知識以外的科學精神、科研方法和氛圍。”陳國強院士說,所謂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尋找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關聯;就是要能百折不撓,學會堅持。科技創新從娃娃抓起,科學精神的了解和領悟越早越好。

    經歷這場疫情,醫學教育也迎來“化危為機”的機會:這場全民經歷的抗“疫”挑戰,這次全球命運共同體的真切體驗,這些要將科學研究真正利于國力提升和國民健康的緊迫,都呈現給新時代的年輕學子。因此,除了科學精神的提升,情懷,也是今天種下的“種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只有一代超過一代,社會才能進步。”陳國強院士在直播課“帶貨”,將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剛剛出版的《查醫生援鄂日記》推介給大家。(記者 易蓉)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本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日本在亚洲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