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表演、跳舞隨機播放,孕婦、老人、學生等多種角色表演自如……近日,在江蘇無錫,一位女醫生自創、自導、自演的醫學知識科普視頻,用幽默的語言和“接地氣”的表現形式走紅網絡。
這位醫生就是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康絲絲,從今年2月至今,她已經原創了30余篇短視頻,硬核知識、內容高能,贏得了眾多網友和醫生同行的點贊。
“群里有醫生嗎?我是孕婦,急尋醫生!”今年2月,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緊張的時候,在江蘇無錫一個小區的業主群里,一位孕婦因不便前往醫院,只能焦急地尋找本小區醫生。在同一個群里的婦產科醫生康絲絲很快聯系上了孕婦,并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
“后來,群里的女性朋友都知道了自己小區里有一位婦產科女醫生,在疫情期間,她們身體出現問題,都會來問我。”康絲絲回憶說,大家問的最多的包括“孕婦可以化妝嗎”“孩子臍帶繞頸可以預防嗎”等,都屬于很基礎的醫學知識。
“我發現很多人都習慣于上網搜索,有時明明很小的問題,都誤以為很嚴重。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通過某種大家容易接受、理解的形式,普及醫學常識。”康絲絲介紹說,如今短視頻形式很火,尤其是有趣、新潮的視頻,傳播度很廣,她便也開始嘗試。
說干就干。白天,康絲絲在醫院里忙碌著收治病人,晚上下班后,她便利用碎片時間查資料、寫腳本,為了確保自己科普的知識準確無誤,康絲絲都會交由科主任審核,再反復修改文字。

康絲絲醫生為科普視頻查資料、寫腳本
短短一個作品,先要找靈感、查資料,接下來要寫劇本,踩點、找節奏、押韻都要兼顧,還要結合當下最流行、熱門的音樂和段子。“好在我有一位貴人相助,她就是我的雙胞胎姐姐。”康絲絲說,她的姐姐喜歡拍視頻,就負責幫康絲絲拍攝以及后期剪輯。姐妹倆分工明確,2月22日,第一期科普視頻《孕婦可以化妝嗎?》就這樣誕生了。

康絲絲醫生的手稿
“當時效果很好,很多孕婦都說‘學習到了’,所以我下決心要一直做下去。”如今,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康絲絲已經有了33篇科普短視頻,每一條都保持著幽默詼諧的風格,將醫學知識潛移默化滲透進網友腦中。
在最新的一條視頻里,康絲絲變裝成說唱歌手,用說唱的形式給網友科普子宮內膜癌的預防方式等,短短幾句話,通俗形象,讓人記憶深刻。
康絲絲說,自己所在的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醫院搭建了多樣化的健康科普宣傳平臺,面向不同人群的需求,量身定制,傳播健康科普知識。在這種氛圍中,康絲絲在工作的同時專注醫學科普,獲得過第四屆子宮內膜異位癥優秀病例演講比賽華東區第二名和全國總決賽亞軍、江蘇省首屆“青年醫師科普知識演講大賽”二等獎等,是一位有才華的女醫生。
近段時間隨著日常診療的恢復,醫院的工作越來越忙了,康絲絲還是堅持每周1至2條視頻的創作量。“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康絲絲希望,自己的科普能傳播給更多人,幫助到大家才是最有價值的。(蔡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