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衛生 > 正文

一億多“糖人”的煩惱……

來源:新華網編輯:馬永欣發布時間:2020-11-15 16:52:12

漫畫:專家提醒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一億多“糖人”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林苗苗、馬曉冬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我國1億多糖尿病人再度引發關注。

  那么,糖尿病的發病現狀如何?致病因素有哪些?如何進行有效防治?記者走進多家醫院的內分泌科門診,走訪知名中西醫內分泌科專家,探究糖尿病高發背后的原因。

  “糖人”隊伍不斷擴大、年輕化

  11月10日,早上8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的診室門口坐滿了候診的人群,其中絕大部分是糖尿病患者。記者發現,在這個一向被認為“多發于中老年人”的疾病患者中,不乏年輕人的面孔。

  “糖尿病在中醫里被稱為消渴病,消瘦、口渴、多尿等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一般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并持續一段時間才會出現這些典型癥狀。”仝小林說。

  仝小林介紹,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歲至79歲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從2013年的9840萬增長到2019年的1億多,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與此同時,糖尿病流行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翁建平說,40歲以下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增長速度快,患病率高達5.9%。與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機制有較大不同,治療更為棘手且療效相對不如老年人理想。

  “糖尿病是全球發病率最高、增長最快的疾病之一。我國以前是糖尿病發病率較低的國家,如今已成為糖尿病的第一大國,而糖尿病前期人群這一‘后備軍’數量也很龐大。”說到糖尿病的流行趨勢,翁建平深感憂慮。

  “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帶來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臨床發現,在糖尿病發病率上升之后,并發癥的高峰正在到來。”仝小林說。

  除了遺傳,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致病誘因

  與先天因素導致的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的發病大多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糖尿病在一些國家被歸為‘生活方式病’。”仝小林說。

  “現代社會節奏緊張,年輕人經常飲食不規律,喜歡煎炸、燒烤、辛辣等‘重口味’的食品,經常飲用含大量添加糖的飲品。日常通勤以開車、公共交通為主,體力活動減少,平時也沒有鍛煉習慣。這些‘多吃少動’的生活習慣,就容易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直至2型糖尿病。”翁建平說。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和職業壓力更大,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下降,機體長期處于應激環境。”仝小林說,壓力增大、情緒波動、長期焦慮等都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從門診觀察來看,前些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多患的是與生活方式基本無關的1型糖尿病。而如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確診時年紀較輕,他們往往都有肥胖、飲食不健康、運動量少等特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羅櫻櫻說,這是她和很多臨床醫生的普遍感受。

  預防是關鍵,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糖尿病方面的衛生支出超過1000億美元,給社會、家庭帶來了巨大負擔。

  “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體系,對公眾可通過手機或互聯網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相關資訊。”仝小林說,對于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就應接受全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相關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

  “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同樣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翁建平建議,40歲以上久坐、超重肥胖、有妊娠糖尿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等情況的人,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盡早到醫院進行糖尿病篩查。

  翁建平說,針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國內外多項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預研究結果均提示,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能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仝小林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對這個疾病認識不足或者存在誤區,給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帶來一定挑戰。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控制血糖,延緩并發癥的出現。”羅櫻櫻說,為了更健康的未來,糖尿病的防治要“關口”前移,高危人群尤其要定期檢測血糖。“盡管糖尿病很難根治,但很多患者經過規范治療,在確診糖尿病數十年后依然沒有任何并發癥。”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