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衛生 > 正文

塑造健康灣區:粵港澳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

來源:新華網編輯:馬永欣發布時間:2020-12-09 16:11:49

  新華社深圳12月9日電 題:塑造健康灣區:粵港澳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

  新華社記者白瑜

  “以往看病都是掛號去科室排隊找醫生。我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復診,第一次體驗到等醫生來找我,省去了很多奔波。唔該曬(感謝)。”香港居民黃女士日前體驗了“一站式”醫療服務。在順利地看病開藥之后,黃女士豎起了大拇指。

  由于疫情影響,黃女士7月以來一直在惠州市親屬家居住。她患有糖尿病,雖然已在香港公立醫院預約復診,但不方便回港就診。

  近日,她與另外58名患者一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批“香港醫管局在粵患者復診治療服務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支援計劃”的受益者,實現了在香港預約、在深圳就診。

  像黃女士這樣已在香港醫管局預約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滯留廣東的慢性病患者約有3.8萬人。香港特區政府委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疫情期間為這些有就醫需求的香港居民提供服務。

  “患者的預約記錄和病歷資料首次跨越深港兩地實現互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服務合作不斷加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不僅面向港人,也面向大灣區所有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成為深港醫療融合樣板項目,也能為后續大灣區醫療融合提供更好的參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詠梅說。

  在李詠梅看來,廣東、香港、澳門的醫學交流是相互的,通過優勢互補,可以實現共創多贏。粵、港、澳地區的醫療管理體系、培養機制、考核方式、醫療習慣等存在差異,高層次醫學人才的流動成為拉動區域內醫療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

  隨著大灣區內跨境醫療合作積極推進,越來越多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醫生通過獲取內地醫師資格、申請短期行醫等方式獲得多地執業資格。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已有96名港籍、6名澳籍醫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并在深圳長期執業,累計辦理港澳醫療人員赴深圳短期執業注冊392人次。

  同時,在內地培養與港澳接軌的??漆t師的培訓體系也逐步成型。2019年7月2日,“深港醫學??婆嘤栔行?rdquo;正式掛牌成立,中心依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建立,借鑒香港經驗,并與內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培養人才,實現跨區域協同效應。

  目前共47名全科醫師參加住院醫師全科專業師資培訓,14名學員在香港醫學??茖W院導師指導下接受培訓。作為學員,李濟時在內地醫院工作4年之后,來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她希望能從平臺中獲益,繼續提升。

  “在接診患者時,我們會主動去思考患者的需求與顧慮,權衡不同治療方案,與導師討論后,向患者及家屬反饋并與之共同決策,再密切跟進治療計劃的療效與副反應,給予支持治療并對病例進行總結和反思。接診的是一位醫生,但幫助患者的是由資深顧問醫生帶領下的團隊。”李濟時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塑造健康灣區,密切醫療衛生合作。廣東、香港、澳門三地達成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并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合作不斷深入,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體改和基層處處長李創認為,塑造健康灣區,當前的重點工作是要建立健全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促進粵港澳醫療衛生行業管理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便港澳居民在內地看病就醫,為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來內地辦醫提供便利。

  一批醫療合作項目加速落地生根。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聯合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婦幼口腔健康精準防治研究及轉化平臺”,制定大灣區育齡婦女、孕婦、兒童健康管理建議指南,為婦女、兒童口腔健康的衛生預防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和計量數據。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與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同開展包括踝關節康復機器人、腦卒中量化評定系統在內的精準康復醫工結合技術研究。

  “為開展健康灣區建設,廣東正積極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平臺機制,與香港、澳門共同打造灣區醫療衛生高地。”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紫霄說。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亚洲日韩欧在线观看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