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廿年頑疾:腦癱引發多重功能障礙
24歲青年小剛(化名),因早產導致混合型腦癱,自幼兒期即出現頸部肌肉痙攣、頭顱不自主扭動等癥狀。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出現頭頸部異常后仰旋轉、面部表情肌痙攣性"鬼臉"、構音障礙及異常發聲等嚴重并發癥。長期異于常人的姿態不僅造成生理痛苦,更讓患者產生嚴重自卑心理。"每次出門都要承受異樣目光,最怕聽見'歪脖子'的稱呼"小剛父親傷心的回憶。
分階段手術精準狙擊“異常肌肉”
根據相關檢查及臨床表現,小剛為旋轉后仰型斜頸,河南三博腦科醫院腦癱外科高曉群教授團隊決定采用選擇性頸肌移除+副神經切斷術+頸動脈交感神經網分離術,分階段聯合靶向治療。方案首期實施患側副神經切斷術:精準找到這些“肇事”肌肉的支配神經,進行選擇性的神經根切斷,精準阻斷副神經傳導,而不傷害其他神經和肌肉,有效緩解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異常痙攣。同步實施頸動脈交感神經網分離術,通過調節腦血管供血改善神經功能。
涅槃重生:從“歪脖少年”到陽光青年
術后一周,小剛的頸部肌張力顯著降低,異常運動幅度減少70%。更令人欣喜的是,伴隨多年的面部痙攣性"鬼臉"、構音障礙等癥狀同步改善。目前患者已可自主控制頭部姿態,語言清晰度提升,眼神恢復靈動。"真的很感謝高教授,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現在愿意照鏡子了,心情也特別好,昨天還主動提出要去理發。"小剛父親激動表示。
高教授介紹:痙攣性斜頸是一種神經肌肉疾病,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異常神經沖動導致頸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縮或痙攣,使頭頸部出現無法控制的一側傾斜和扭轉,產生異常姿勢和動作,通俗的說,它就是頸部肌肉的一種“小脾氣”。這種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貌,還會引發頸部疼痛僵硬。甚至導致頸椎變形、視力障礙、吞咽困難等,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沉重的打擊。
專家提醒:痙攣性斜頸早期干預至關重要,當出現持續性頸部歪斜、不自主運動時,應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河南三博腦科醫院腦癱外科首席專家、鄭州大學醫學院教授、河南省優秀教授、河南省政府資深參事
專業擅長:
腦癱治療:1994 年引入 SPR 手術并推廣,完成 6000 余例,提出痙攣型腦癱 “三聯療法”,即 SPR 手術緩解肢體痙攣、矯形外科手術矯正肢體形態、術后康復訓練改善運動功能。
痙攣性斜頸治療:針對痙攣性斜頸病的頸部異常扭動特征開展解剖學研究,采用 “選擇性頸肌移除及副神經切斷術” 治療成人痙攣性斜頸取得成功。
疑難病癥攻克:針對手足徐動型腦癱合并頸肌痙攣這一世界醫學難題,制定 “選擇性頸肌移除 + 副神經切斷術 + 頸動脈交感神經網剝離術” 綜合手術方案,開辟新治療途徑。
專注應用科學研究,形成 “臨床發現問題 - 開展科研 - 產出成果 - 臨床驗證” 的研究模式。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在神經解剖學研究成果應用方面成績斐然。憑借高尚品德與精湛醫術幫扶腦癱患兒,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任職省政府參事期間,深入調研,撰寫的參事建議多次獲省政府優秀參事建議一等獎,助力河南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
廣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