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英)戰火硝煙中,他們屢立戰功;在部隊服役時,他們忠于職守;脫下軍裝后,他們在各自崗位中發光發熱。“退伍不褪色”,用軍人的品格和血性,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展現軍人的風采,這正是時任峰峰礦區河北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董海龍的真實寫照。
1964年出生的董海龍,1983年入伍,因在部隊表現突出火線入黨。退伍后,曾任峰峰礦區第九屆黨代表。2013年,在峰峰礦區界城鎮境內創立河北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現任峰峰礦區河北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
退伍不褪色,成功創業
董海龍出生在農村家庭,從小他就立志成為一名軍人,保衛國家,守護和平。初中畢業后,他主動報名參軍。入伍以后,他時刻牢記一名軍人的光榮使命,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事事發揮模范作用。由于個人表現突出,1983年參加軍教育大隊培訓,因成績優異被評為優秀學員,并榮立三等功一次。
三年的部隊生涯,成就了一個不怕吃苦、為人誠實、實干擔當的董海龍。1986年,董海龍光榮退伍,并臨危受命接手了一家處于停產狀態的化工廠。作為一名創業“新兵”,他一不懂管理二不懂技術,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但他發揚退伍“老兵”不怕苦,不怕累的優秀品質,多方學習,認真鉆研,并特地到北京聘請高級工程師前來傳授相關技術,終于在化工方面和管理方面有所提高。于1990年成立聯合福利油脂化工廠,為日后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緊盯市場,成功轉型。2013年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發展口號,大力推進“1231”戰略。董海龍響應政府號召,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下廣州、上海,上天津、北京,尋找發展商機,有時一年里在家的時間超不過1個月。最終成功與中國神華集團合作投資1.5億建立河北亞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屬廢棄能源再利用產業,經過努力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二期正在試產階段。目前,亞鼎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新材料企業,年銷售收入達5億多元,年銷售稅金達2700多萬元,年均利潤總額達3300多萬元。
致富思源,回報社會
一直以來,致富思源,回報社會,奉獻愛心,董海龍始終保持軍人的優良傳統。董海龍父母早逝,他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在成功創業后始終不忘回饋社會。
雖然社會對于貧困家庭的關注度不少,但幫助貧困家庭走出困境是一個大難題,尤其是特困家庭、低保戶,往往連生活費用都無法保證,為此,董海龍在工作崗位設置上特別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安排就業崗位,解決他們燃眉之急。同時,他時刻不忘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先后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80多人到廠里工作,拿出300多萬元支持周邊農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并且定期到周邊村一些貧困戶家里慰問。在界城鎮濕地公園建設、修路、綠化、防火禁牧等重點工作中,出資金、出設備、出人力,大力支持地方建設,該鎮黨委書記評價他是新時代企業家的楷模。
傳承好家風,此生無悔
提起當兵的經歷,董海龍說,雖然當兵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年,但卻培養了他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過人的膽識,更教會了他做人的道理,他時常提醒自己,不忘軍隊的培養,繼續保持軍人的優良作風,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那些曾經當兵打仗的經歷在他人生中留下一段難以忘懷的青春記憶,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靈深處不曾褪色。董海龍先后送自己的一兒一女及兩個外甥到部隊參軍,他說:“部隊是一所神奇的大學,會讓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學會擔當、學會包容、懂得責任、懂得使命,如今他們經過兩年部隊的歷練,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付出著屬于自己的那份擔當和使命。我堅信,軍營生活會成為他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并引以為豪。”
在生活中他這樣要求家人,在單位里他將軍人的作風融入到企業管理中。他堅持每天早6點和職工一起跑操,定期召開職工大會,聽取大家對企業發展的意見,獎罰分明。就連員工宿舍的床單、被子、褥子、枕頭,也都是部隊用品,被子依然按部隊要求每天疊成“豆腐塊”。他說:“正是有了軍事化的管理,我們的企業才贏得市場、站穩腳跟、走在前列,感謝部隊對我的培養。相信在我們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亞鼎新材料有限公司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