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麗薇)今年35歲的李勇出生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大社鎮南旺村,廣西師范大學旅游管理研究生畢業。為了回鄉發展,他放棄了留學和留校的機會。來到基層,他從采購員、治安管理員、鄉鎮綜治辦主任一步步奮斗,于2016年6月到南旺村任職村支部書記。哪知剛上任,就遇見個大難題。
2016年7月19日,邯鄲遭遇百年不遇的嚴重洪澇災害,南旺村的塘壩被沖毀,水利灌溉設施被淹沒,農田被毀,農作物絕產,全村經濟損失慘重。“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咋挽救這樣的局面?”全村老少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困難是檢驗干部擔當實干的‘試金石’!”李勇毫不畏懼。為盡快恢復生產,他多方籌資,鋪管道、修灌溉渠、硬化進村路、拆建坍塌民房。不到兩年,村容村貌就有了大變樣。“本事多,腦子活,敢擔當”成了同事和鄉親對李勇的一致評價。
2018年,南旺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峰峰礦區啟動采煤沉陷區治理和萬畝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選擇了在南旺村村邊水量豐沛、植被繁茂、自然條件優越的老道泉修建濕地公園。
當時的老道泉,附近多是洗煤廠、廢棄豬場、洗選廠、煤窯,污染嚴重。“必須清除干凈,為修復生態環境騰出空間。”李勇跟著大社鎮的工作組成員,挨家挨戶地給村里人做思想工作,可是屢屢碰釘子、吃閉門羹。
李勇于是反復跟村民講政策,算環境賬、算經濟賬、算生活質量賬。經過耐心說服,項目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理解,工程也得以順利進行。
“要保留這種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舍棄一馬平川的公園設計,讓人們記住歷史,珍惜美好環境。”李勇對公園的規劃設計的提議,說到了干部和群眾們心坎里。
深秋時節,工程正式開建。李勇和大社鎮領導和項目投資方領導天天下工地,一干就是半年多,不知不覺中,幾人累得又黑又瘦。
今年5月,公園竣工。李勇站在公園的最高處,看著眼下茂密的植被綿延不絕,長約3.8公里的小徑繞河蜿蜒,搭配風車、吊橋、音樂噴泉,心里有說不出的滿意。公園對外開放后,每天游人絡繹不絕,成為熱門休閑地。
如今環境變美了,村民渴望改變的念頭更強烈了。李勇為大家規劃了一份藍圖,要逐漸完善采摘園、休閑園、動物園、植物園和磨盤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靠所學把濕地公園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同時,配套建設金蟬養殖基地、大棚采摘園、蘑菇種植場等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過上幸福的小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