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劉昆 趙正杰 李磊 耿昕)9月4日上午,作別嬉戲的溢泉湖白鷺,記者順著母親河下行約4公里,來到磁縣縣城。
磁縣古稱磁州,因依滏陽河水,三國時曾名“臨水縣”。始建于明弘治年間,位于縣城中心的鼓樓門是該縣的標志性建筑。鼓樓北拱門上“雄鎮滏陽”四字,筆力遒健、氣勢豪壯,觀之頓發懷古之幽情。
磁縣古城墻雖然早已拆除,但當年的護城河猶在。磁縣護城河以滏陽河為水源,總長4797米,平均寬度6.3米,是城內重要的排洪渠,也是城區的一道風景線。
“前些年,護城河是我們這兒的‘龍須溝’,污水亂排,垃圾亂倒,又臟又臭,平常不敢開沿河窗戶,下雨天臟水流得滿街滿院。”自幼長于河邊的李志剛對記者說。
據了解,長期以來,由于護城河沿岸污、雨水管網不分,商戶和居民將護城河作為天然排污渠,亂排亂放生活污水,亂倒垃圾,造成河道堵塞。經有關部門排查,護城河上的排污口達數百個之多。本來承擔排水功能的護城河反成了城區下水的“腸梗阻”。
為還一河清水于民,從去年6月起,磁縣成立護城河及排洪渠整治提升指揮部,強力推進護城河改造提升工作。
“當時河中污泥近2米厚,散發的惡臭讓過往行人掩鼻急行,可工人卻要進到淤泥中作業。”住建局一名負責人向記者講述當時的治污場景,“安康路段護城河河道被垃圾堵塞,最窄處的河道,只剩不到30厘米寬。河道內沼氣超標,就用鼓風機往里吹風。工人們克服種種困難,全面打通了護城河安康路封閉段。”
目前,該縣護城河清淤鋪底、截污治污、管網改造等工程已經全部完成。護城河河道寬了、水清了、河岸綠了,人們又能沿著護城河散步了。改造提升工程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稱贊,也給全縣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護城河的改造提升只是磁縣城區環境建設中的精彩一筆。蜿蜒的滏水,流經路村營鄉、磁州鎮兩個鄉鎮26個自然村,全長19.8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母親河的厚愛給當地人創建生態宜居城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該縣以滏陽河綜合整治為依托,做足河文章:集中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實施滏陽河綜合治理工程和環城水系建設,努力把滏陽河流域建成集防洪排澇、生態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水系景觀。
隨著滏陽河生態濕地南湖公園二期、滏陽河沿岸景觀道路等親水項目的扎實推進,一個綠色綿延、湖光山色、舒朗大氣的宜居宜游新磁縣正在款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