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張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書法藝術可謂一枝獨秀。從漢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一門藝術,這要追溯到倉頡造字。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五千年來,中國人又把漢字變成了一門藝術門類——書法。從古籍中和流傳下來書法大家的作品,看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血脈里一種文化基因。
中國文化千變萬化,中國文人千奇百怪,卻都有一個共同的載體,那就是筆墨。一片黑黝黝的流動線條,既實用,又審美,既具體,又抽象,居然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聯結起來了。千百年來,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什么都可以分裂、訣別、遺佚、湮滅,唯一斷不了、掙不脫的,就是這些黑黝黝的流動線條。
辦公室懸掛:大鵬展翅。生意場上懸掛:日進斗金。學校大門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普通家庭里客廳懸掛:家和萬事興。書房里懸掛:禪??梢姇ㄋ囆g,就是中國人日常的一門功課。即使現代社會,娛樂方式五花八門,但是一心沉浸這門古老藝術的人大有人在。河北邯鄲籍的青年褚立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褚立星先生,80后生,河北邯鄲人。他出生的村莊距離銅雀臺也僅僅35公里,書法藝術是這個地方的人普遍的愛好。褚立星一出生,就成了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百般呵護,對他給予了厚望。在他百歲時抓周。褚立星沒有抓官印,沒有抓秤桿,沒有抓人民幣,而是一手握住了毛筆,一只手抓住了硯臺。這一抓就是30多年。
褚立星三歲開始對著字帖練習。就這樣一直練了兩年。父親見他寫得有模有樣,很是驚奇,于是在他五歲時,就讓褚立星跟著村子里老書法家褚保琛練習基本功,在鄉村接受了長達十年的書法教育。十年的教育熏陶,此間,他臨摹了柳、顏、魏碑、篆隸、甲骨文以及行草書等字體。
褚立星說:“五歲開始練字,寫小楷。也寫大點兒的字。每天練,一天不練師傅就不愿意……”在書法方面接受過嚴格的基本功訓練,為他日后的書法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唐宋諸家,魏晉漢隸,篆書甲骨,近代法帖墨跡的傾心研究,褚立星運筆從容,運籌帷幄,使得褚立星的字如行云流水般順暢自如,在邯鄲書畫界獨樹一幟。
根據褚立星的家譜,他是著名書法大師褚遂良的后裔。可以有祖傳的財富和地位,但是沒有祖傳的學問,要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必須靠著優于常人的悟性和堅忍不拔的堅持和努力,這一點褚立星心知肚明。功課的繁重和升學考試的壓力,也沒有讓褚立星放棄對書法的功課。反而在上學路上,在腦子里不斷回想和構思書法的技法。
冬天天冷,褚立星把手抄進褲兜,就這樣,他用手在褲兜里橫平豎直地寫著書法。書法是長進了,但是褲子最先壞的地方就是褲兜。這點讓他媽媽很不理解,為什么別的地方不壞,壞的總是褲兜呢?褚立星就是這樣對書法藝術執著追求的人。
隨著臨池時間積累,褚立星的字越來越雅。就連多年的老書法家見了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當褚立星拿出自己的作品找到老書法家褚保琛點評的時候,老書法家見到褚立星的書風如同王羲之的點畫清圓,筆力遒健,結構嚴謹而疏朗,清麗研美而自然流便。老先生既高興又自豪,“褚立星我的水平已經教不了你什么了,這樣吧,我給你推薦一個書法大家吧。
于是褚立星就遇見了他一生的恩師,著名書法家楊春。楊春,字秀發,1971年出生于河北邱縣。2009年7月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學位(導師王冬齡教授)。現為河北師范大學書法學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蘭亭書法社社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書畫院副秘書長,河北省書法名家進校園工程首批專家,藝評網合作藝術家。
楊老師書藝的高度和深厚的學養,令褚立星望塵莫及,然能隨其習書治藝,堪為幸事。自此筆耕朝夕,潛心研習,墨香遠播。就這樣跟楊老師已學就是20年。
中國書法經過幾千年的沉淀、積累和發展,已成為獨具華夏特色的文化瑰寶。通過楊老師言傳身教,是其受益匪淺,從不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從寫字到書法,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從褚立星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為終身追求的一項事業,從真學上下工夫。學習書法,既要有決心,更要講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在楊老師的精心指導下,褚立星在學習書法時,堅持帖學與碑學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濟,楷行習練交叉,從而,變苦練為善練,變死練為活練,變一體為練多體,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融匯,方能事半功倍。
宋代就有書畫四大家蘇黃米蔡,其中以蘇軾為褚立星最愛,蘇軾一生曠達灑脫,其書法也明顯清俊溫和,筆力揮灑之間,俱成一脈。后來明代的江南四大才子中,我們能明顯看到唐伯虎書法中所溢出的媚態,清朝鄭板橋,一個一直以竹自況的書法家筆下,字體頓時就變成了瘦硬的凜凜風骨了。
可見,書法因人而異,但能成大家者,常常與其創新能力密不可分。
褚立星先生自然并不拘泥于這些,他從小就喜愛書法,多年臨池不輟。工作之余,更是堅持把書法作為自己陶冶性情修身養性之宏要。觀其作品,常覺脫韁駿馬騰空而來,又絕塵而去,又似乎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于虛曠。近乎癲狂的原始生命力的沖動中孕育著天地乾坤的靈氣。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很多接觸過他的人的一些評價,大家都交口稱贊其為人質樸,清廉,勤奮。
很多時候,只要是有人求字,他都能慨然應允,鋪展三尺鴻卷,揮毫潑墨間,似乎萬物都變得凝滯,他的心他的眼睛他的所有思慮都集中在紙上,彷佛那里就是他靈魂的皈依,生命的寄托。很多懂得書法的老友,都熟悉他的氣韻,他們說趙珉先生的書法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的精神,也蘊涵了老莊哲學中那種虛淡、散遠和沉靜閑適的氣質。
褚立星的作品更注重追求生命的內在表達和沉靜的自由的生命狀態,這與他的生活一以貫之。他的生活更多的是惠風明月,清泉石流,一心沉醉于自己心屬的那塊藝術境域。
一個人的堅守,旁人或不易知也??墒侨舾赡旰蟮幕仡^,能看到自己身后的樹林也是風景一片,足堪我們聊以欣慰。坐看云起,閑耕自己的一畝三分,不斷裁剪窗外一片一片流云,這樣的書家,藝術已成為了他生命的形式,精神的依托,也終將鑄就屬于他自我的書法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