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澤辣椒產業
“美味佳肴”在田野里茁壯成長
——聚焦邯鄲市特色農業產業
□記者邢建偉
“現在我們不僅有著蔬菜采摘園還有農耕文化體驗園,會員認領的土地可以自己選擇種植、采收,我們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委托我們進行代理,最后選擇快遞郵寄蔬菜。發展特色化種植一方面給顧客帶來優質的便捷,還明顯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開拓出了一定市場知名度。”永年區耐思農場的負責人張雙利高興地對記者介紹。這是近年來,永年區推行以現代蔬菜園區為依托,打造現代化、規模化種植的一個有益創新的縮影,也透露了當前正在蓬勃發展的邯鄲特色農業產業。
作為中原地區一個重要農糧基地,當前,邯鄲市正在全面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努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截至目前,邯鄲市農業特色產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創建了雞澤辣椒、涉縣核桃等2個國家級特優區,創建了武安小米、館陶黃瓜、永年大蒜、曲周蔬菜育苗、涉縣柴胡、魏縣鴨梨等8個省級特優區。據邯鄲農業部門初步估算,2019年上半年,邯鄲農業特色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比重可達到49%。
農業特色產業的光明前景特色農業指的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轉化為名優農業商品的現代農業體系。2019年7月,邯鄲市出臺了《邯鄲市做大做強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行動方案(2019-2022年)》。《方案》指出,到2022年,邯鄲各縣(市、區)都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區域性農業特色產業。
特優區創建保持全省領先,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達到3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3個;特色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60%以上,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75%以上;特色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區域公用品牌達到18個;特色產業龍頭企業達到60家以上,適宜區80%以上的農戶加入合作社,產業鏈條得到完善,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能力明顯增強。
市級農業部門重點抓好6大類優勢特色產業,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6大類特色產業
特色糧油產業。實施專用品種替代普通品種、特色糧油替代籽粒玉米。2019年發展到115萬畝,2020年130萬畝,2021年150萬畝,2022年達到165萬畝。重點抓好強筋小麥、谷子、高油酸花生等3種特色產業的示范帶動,做大做強大名五得利集團、永年區博遠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同時,以磁縣禾下土、邱縣沐澤農業公司為龍頭,以邱縣、磁縣、臨漳縣等縣為重點,積極培育優質甘薯區域公用品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脫毒優質甘薯12萬畝,形成優質甘薯特色產業。
特色蔬菜產業。培育縣域主導產品,重點發展雞澤辣椒、館陶黃瓜、永年大蒜、經開區葉菜、大名山藥和大蒜、肥鄉圓蔥和番茄、臨漳韭菜和西葫蘆、成安草莓、曲周育苗和茄子、磁縣蓮藕、魏縣香菇等特色種植。2019年優質蔬菜發展到100萬畝,2020年110萬畝,2021年120萬畝,2022年
達到130萬畝,建成百萬畝特色優勢蔬菜大產區,其中集約化育苗達到20.3億株,成為全國馳名的育苗基地。市級重點抓好優質大蒜、育苗、香菇等3種特色產業的示范帶動。
特色中藥材產業。在涉縣、武安市、礦區等西部山區,重點發展柴胡、連翹等優質中藥材,打造“冀南太行藥谷”;在東部重點發展肥鄉菊花、大名山藥、館陶艾草等藥食兩用中藥品種。2019年中藥材發展到26萬畝,2020年30萬畝,2021年33萬畝,2022年達到35萬畝。市級重點抓好柴胡、連翹等2種特色產業的示范帶動,推動中藥材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優質梨產業。以魏縣鴨梨、館陶晚秋黃梨為重點,推動傳統優勢基地改造提升,建設高標準優質梨出口基地,提升“魏縣鴨梨”區域公用品牌,打造“館陶晚秋黃梨”品牌,爭創名優品牌,形成品牌效應。2019年優質梨發展到14.56萬畝,2020年15.86萬畝,2021年
16.66萬畝,2022年達到18萬畝,其中魏縣鴨梨發展到15萬畝(新發展密植梨種植4萬畝),館陶晚秋黃梨發展到3萬畝。
優勢畜禽產業。鞏固優勢地位,擴大地方特色品種養殖規模。市級重點抓好肉牛、肉羊、生豬、肉雞、蛋雞等5種畜禽產品的示范帶動力,2022年肉牛、肉羊、生豬、肉雞出欄分別達到26.2萬頭、365萬只、480萬頭、2710萬只,雞蛋產量達到93.6萬噸。做大做強河北子涵養殖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康遠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邯鄲市金都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奶類產業。以肥鄉區、永年區、大名縣、成安縣、開發區等為重點,打造奶牛養殖集聚區,建設奶牛基地。規劃2019年奶牛存欄4.7萬頭,2020年5.25萬頭,2021年5.76萬頭,到2022年達到6.4萬頭,做大做強邯鄲康諾食品有限公司、邯鄲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多層次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邯鄲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的張建宏處長向記者介紹,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將優先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分級打造、梯次推進。省級特優區由2018年8個,發展到2019年10個,2020年12個,2021年14個,2022年達到16個。“高標準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雞澤辣椒、武安小米是2個生產基礎較好、產業鏈條完整、產品優勢明顯的國家和省級特優區,重點是進一步提升品牌、擴大規模、占領市場,尤其是國內乃至世界的高端一線市場,打造出全國一流的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張建宏說。
位于武安市北安莊鄉、伯延鎮的武安市同會現代農業園區是太行山區農業的現代化之路的一個典型。園區采取科研、生產、生態循環相結合方式,以小米為主導產
業,以畜牧養殖輔助產業,通過沼氣工程的能源再利用,實現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同時,綜合發展生態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打造低碳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先后培育了倉盛興(國家級)、禾旺(邯鄲市級)等七家龍頭企業,總產值達8億元,主導產業小米產值4.5億元,占比56%。如今園區已榮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太行山優質谷子示范基地、國家生豬標準化示范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邯鄲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
除了重點打造,農業部門還將整體提升一批特色農業優勢園區,如館陶黃瓜、永年大蒜、曲周蔬菜育苗、涉縣柴胡、魏縣鴨梨、涉縣核桃等6個有一定產業基礎、市場知名度較高的省級特優區。補短板、提品質、增效益,與國家級特優區認定標準相銜接,加
快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打造全國知名品牌。
與此同時,再著力培育創建一批知名地方特產、知名品種。對大名花生、邱縣紅薯、邱縣文冠果、成安草莓、館陶艾草、肥鄉番茄、臨漳韭菜、武安連翹等8個地方特色突出、市場前景較好、在一定區域內知名度較高的地方特產、知名小品種,按照省級特優區認定標準,集中培育、重點建設,打造省級特優區。計劃2019年培育創建2個,到2022年達到8個。
邯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春波表示,確保邯鄲特色農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還將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植、強化監督考核、搞好宣傳推廣、加強工作推進等多個環節上全面落實保障事宜,全面提升邯鄲市特色農業產業的規模、含金量和發展水平,惠及廣大農民和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