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原創 > 正文

邯鄲:成安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王杰仁發布時間:2019-10-16 14:34:13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袁佳 冀晉萌)成安縣道東堡鄉位于成安縣城北1.5公里處,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周總理視察成安紀念館等紅色遺址都位于該鄉境內。近年來,道東堡鄉整合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集中力量成方連片打造集紅色教育、農業采摘、旅游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紅色文化主題小鎮,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資產,大力發展紅色文化產業,逐步帶動當地群眾走上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快車道。

  壯大紅色產業

  駕車從313省道拐上曹前線,遠遠便能看到一座三面巨大紅旗造型的橋體橫跨在公路上空,橋身上“紅色小鎮”四個金色大字格外耀眼醒目。“紅色小鎮的標識是去年建成的。”道東堡鄉黨委書記牛利鋒對記者說,“道東堡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但紅色文化積淀深厚。紅色文化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我們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努力奮斗的工作動力,對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周邊的6個村進行集中規劃,壯大紅色文化產業,傾力打造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的紅色小鎮。”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到成安縣視察了該縣道東堡鄉的萬畝棉花豐產方,并提出“邯鄲是要復興的”偉大預言。沿著偉人的足跡,來到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所在地道東堡村,記者見到當時的親歷者趙天然老人。“那天,毛主席來到萬畝棉花豐產方邊走、邊看、邊問,查看了棉花姑娘們培植的棉花王,參觀了社員們種的冬瓜和豆角,還親手抱了抱冬瓜。”時任道東堡公社民兵連長的趙天然現已86歲高齡,但依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隨后,毛主席到豐產方的辦公室里休息,和王素梅、李瑞芳、高瑞芹、王秀梅等棉花姑娘親切交談,‘邯鄲是要復興的’這句話就是那時候毛主席親口說的。”趙天然回憶起60年前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為紀念毛主席到成安縣視察,該縣把9月24日定為主席視察成安紀念日,并于1966年在道東堡村西修建了毛主席視察紀念館,1995年進行了擴建。2011年,又在原紀念館西側建成現在的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60年來,主席的親臨視察一直激勵當地人民秉承先輩紅色精神,發揚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作風,接續努力、扎實苦干,讓紅色文化薪火相傳。

  “圍繞毛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我們打造了‘紅路’,復原了‘紅井’,并準備在紀念館對面建設紅色廣場,不斷豐富紅色文化產業元素。”道東堡村支書張書杰介紹說,“扎根心底的紅色基因催人奮進,只有帶領全體村民接續前行,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讓紅色精神綻放出新時代的光芒,才能不辜負革命先輩對我們的深切關懷。”為振興鄉村經濟,該村在打造紅色產業同時,著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蘋果、梨、桃等經濟作物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的道東堡村,戶戶種果樹,人人有收入,全村蘋果種植面積達4700多畝,村民年收入人均不低于5000元。此外,該村充分利用省級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謀劃在村文化廣場東側建設一座大型超市用于出租,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做好紅色文章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曾先后三次來道東堡鄉視察:1959年6月2日,周總理視察了道東堡棉花豐產方;1961年4月18日,總理視察了小堤西村;1966年4月4日,周總理第三次來到成安,視察了該鄉西南莊村。周總理視察成安紀念館就建在該鄉小堤西村周總理召開座談會的舊址。

  “周總理來村里視察的時候我10歲,他那慈祥的面容、親切的話語、諄諄的教誨、爽朗的笑聲,我記憶猶新。”68歲的郭清湖在小堤西村干了30年村支書,2017年底才卸任,“當時,周總理走進社員郭清海家中,親切詢問他家里的情況,并同村干部、社員代表座談,了解農民對辦集體食堂的看法。總理的音容笑貌深深印在我心中,一直以來,他那種深入基層、注重調研、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斷鼓舞和鞭策我,努力要把小堤西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一行行速生楊青翠挺拔,清澈的自來水直通農家小院,新蓋的小學和辦公室寬敞氣派,升級改造后的電網徹底解決了村民的用電難題……數十年來,全村上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努力發揚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小堤西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解決群眾出行難,村兩委對出村路面全部進行了硬化,并為每條胡同鋪設了寬2米的便道磚,村里還為村民安裝了50盞路燈,方便村民晚上出行。“果樹種植和勞務輸出現在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郭清湖對記者說,“尤其是勞務輸出,全村每年有二三百人外出打工,最遠有在國外干活的,農民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

  近年來,小堤西村圍繞紅色文化做文章,對周總理視察成安紀念館相關設施進行了完善,修建了休閑小游園,鋪設了下水道、美化了墻體,并對村內路面進行了改造,力爭將小堤西打造為紅色旅游經典景點。“來參觀學習的客人越來越多,近的有廣平縣、大名縣、雞澤縣等周邊縣區的,遠的有來自廣西省、內蒙古的客人,僅今年國慶期間就有幾千名客人來村里游玩。”郭清湖高興地說,“下一步,村里準備利用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建設紅色小鎮的機遇,開辦農家樂等旅游配套服務,進一步提高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實現鄉村振興。”

  延伸紅色鏈條

  沙河一村是道東堡鄉最東邊的一個村,村支書武紅光是在這片紅色土壤上土生土長起來的本地人,紅色基因融入到骨子里,干事風風火火,充滿蓬勃的朝氣。自2018年換屆選舉中以高票由村主任當選黨支部書記以來,如何乘借建設“紅色小鎮”東風,把沙河一村的經濟發展起來,一直是他思索的問題。“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就要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實做細,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努力帶動本村經濟社會發展,我認為這就是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武紅光的話樸實無華。

  以“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為己任,武紅光務實苦干、兢兢業業。在村內環境衛生、小散亂污、三邊治理過程中,他迎難而上,進行衛生整治、小散亂污常態化管理,共清除小散亂污7處,拆除違建30多處。為提升村容村貌,他籌資20余萬元,新修下水道400多米、硬化路面1200平米、種植樹木600多棵,并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徹底整修,提高便民服務水平。

  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徹底解決村兩委服務群眾的資金保障問題,武紅光積極謀劃,帶領兩委班子回收村集體的閑散地。在他的努力下,順利回收了到期機動地和流轉土地共計200多畝,用于發展果樹種植,每年為集體增收5萬元。同時,武紅光緊緊抓住紅色文化的資源優勢,不斷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條,加大紅色文化與現代農業、生態林業、鄉村旅游等有效對接,引進農業龍頭企業,走出了一條“以紅色旅游為支撐、鄉村休閑與農業觀光旅游融合”的發展新路。總投資2000萬元的三信農業園區落戶沙河一村,該園區擁有草莓、葡萄、特色蔬菜大棚等160多個,已成為我市聞名的旅游、觀光、采摘基地,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帶動農民就業1000余人。“當村干部就要讓群眾富起來,這樣腰桿才硬實。”武紅光始終踐行著“當好全村‘領頭羊’,帶領村民建小康”的就職誓言。2019年,他被省委組織部授予2018年度“千名好支書”榮譽稱號。

  “紅色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我們凝聚發展合力,不斷增強發展后勁。”牛利鋒對記者說,“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奮發有為的狀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建功新時代。”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色久悠悠五月婷婷 | 日本资源色偷偷网站 | 日本日本乱码伦不卡视频 | 久久久理论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