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林呈軍)在今年的八月十五和國慶小長假期間,當河北魏縣前大磨鄉張莊村那些長期在外務工或做生意的村民們回到久別的故鄉時,忽然發現曾經那樣熟悉的故鄉現在卻變得陌生了。在他們的眼里,以往偏僻落后、殘破臟亂的村落仿佛消失不見了,代之而來的,則是一個進村公路寬闊平直、整齊干凈,街道胡同全部硬化,沿街墻壁粉刷的潔白耀眼,路旁垃圾箱排列有序,道路兩旁樹木蔥蘢的嶄新村莊。

國慶節升國旗。
與此同時,回村的人們還看到村民活動廣場、活動室、活動器材一應俱全,村民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時,那些存在于記憶中的家鄉落后印象更是會被顛覆的無影無蹤……其實,張莊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們卻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每當有人對這些變化發出疑問時,他們就會將此歸功于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領路人——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永鋒!

組織村民學習。
張莊村位于魏縣縣城西南9公里處,全村201戶,其中僅生活嚴重困難的貧困戶就有37戶,屬于重點扶貧村。此外,由于村內集體經濟幾乎為零,資金緊張的矛盾始終困擾著村委會,由此造成的一個最直觀狀況,就是村內的道路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遇到刮風下雨,經常是塵土飛揚、泥濘難行,村民們對此事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2018年9月份,村“兩委”經過換屆后,張永鋒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上任伊始,他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自己的任期內,讓貧窮、落后、閉塞的張莊村變個模樣!

張永峰帶領村民打掃衛生。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張永峰也不例外,他也打算點起“三把火”,讓張莊村這個“積貧積弱”、“死水一潭”的村莊迅速地“火”起來,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然而,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那么,又該如何點好這三把火呢?張永鋒為此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應當說,擺在他面前的現狀是十分嚴峻和艱難的:全村集體經濟基礎為零,班子成員年齡大,最年長大已是八十高齡的耄耋之年,貧困戶多,人心渙散,部分群眾生活較為困難等等。所有這些,似乎注定張永鋒點燃“三把火”的過程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下定決心要改變家鄉面貌的張永峰,必然要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與氣魄。他冷靜分析了全村的狀況,并在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抓班子、打基礎,促經濟、整環境”的整體工作思路,力爭在短時間內,使全村各項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為未來張莊村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此,他開始點起了這樣“三把火”——第一把火:抓好班子建設,當好村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張永峰也是深諳這個道理。為此,他從上任伊始,就始終把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他以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和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通過開會學習、個別談心、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多種形式,努力將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攻堅克難、不辱使命之上來,形成了干好工作的合力與意志,形成了堅強的戰斗力。第二把火:抓產業、促扶貧,發展當家產業。在張永鋒的大力推進和促動下,他們創辦了興業種養殖合作社,做為村集體產業發展的平臺。經過積極爭跑,在縣林業局爭取308畝密植優質梨種植項目,該項目所種植的新月7號等品種的梨果口感好、外形美觀、營養豐富,市場前景良好,種植后三年掛果,五年達到豐產期,畝產可達6000斤,畝效益在3000元以上。得知此項目申請成功,全村村民歡欣鼓舞,出義務工,在今年3月12日前全部按要求栽植完畢,并于8月份通過縣相關部門驗收,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同時,張永鋒帶領村“兩委”抓好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積極協調縣人社局、商務局搞好外出務工信息發布、技術培訓、安全保障等工作,確保外出人員出得去、回得來,掙得了錢,人身安全有保障。全村外出務工的485人無一例人身安全事故。為解決村民外出務工后土地閑置問題,他又成立了鑫保家庭農場,流轉閑置土地280畝,種植蔬菜、甜玉米等特色作物訂單生產。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經濟困難戶,農場為他們提供長期務工機會,使用長期工2個,臨時用工2200人次,務工群眾增收15.5萬元,實現了土地流轉拿租金、企業工作領薪金,村民實現就地就業,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第三把火:在村容村貌上抓整治、優環境,提升基礎礎設施水平。一是實現道路硬化,新修進村公路1800米,硬化村內街道2050米;二是積極響應上級煤改氣、旱廁改造工程,經過悉心努力,克服諸多困難,在全鄉這兩個項目的改造任務中,張莊村名列前茅;三是打造村莊的美化、綠化、亮化工程。自籌資金12余萬元,對村容村貌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特別是今年6月份,張永鋒因病發燒期間,正值整治工作高峰,他晚上躺著輸液治療,白天又和大家一樣戰斗中第一線,被群眾稱為“拼命三郎”!干部群眾勸他住院安心治療,他都說“不要緊”!兩個月時間,整理村民活動室、“兩委”活動室、村民服務中心310平方米,噴涂沿街墻面1800平方米,修理殘垣斷壁11處226米,安裝維修太陽能路燈23盞,新設文化宣傳櫥窗8塊,張貼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圖畫25幅,栽植綠化樹木800棵。通過不懈努力,村里的整體環境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深入人心,使村民的心靈得到凈化。
現在的張莊村,人和、路平,街寬, 道亮 ,樹綠,景美,洋溢著一片欣欣向榮的新風景。就這樣,在縣、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邯鄲市農業農村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張永鋒帶領村“兩委”班子一班人,緊緊依靠全體村民,通過“三把火”的開拓進取精神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使村里各項工作得到長足發展,村容村貌發生巨大改變,集體經濟實現零的突破,精準脫貧精準扶貧工作圓滿完成,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現在村“兩委”班子成員風清、氣正、勁足,群眾滿意度高。張永鋒的工作成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張莊村黨支部作為魏縣縣委組織部直管支部,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鄉政府的表彰。
在今年年7月30日舉辦的張莊村民主評議大會上,他的工作滿意度測評達到100%!面對所取得的成績,張永鋒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我們僅僅滿足于現有成績,小富即安,小成則滿,就會喪失動力、不進則退,已經取得的成績也會曇花一現、隨風逝落,難有什么大的出息。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發展理念和視野,張永峰的心里又開始籌劃著張莊村新的遠景規劃。在發展藍圖中,他要把張莊建設成為“產業發展、村容美麗、村風文明”的新張莊,并成為魏縣乃至河北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模范村、標桿村。
為此,他幾次帶領班子成員外出學習考察,調查研究,為張莊村制定了詳實的發展規劃。在這份發展規劃中,他計劃以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理念,把密植梨園區建設成為綠色林果生態園區,樹上長果、樹下養殖,以此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并進一步壯大村里的集體經濟;與此同時,還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把村莊建設與產業發展統籌謀劃,實現村容村貌的提檔升級、更為改觀,把張莊村建設成為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