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周聰 實習記者陳薇)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了解,抑郁癥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疾病。目前,我國對抑郁癥的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階段,我們身邊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情緒問題,抑郁癥其實離我們并不遠。近段時間,記者就“抑郁癥”這一話題采訪了邯鄲市多位抑郁癥患者,了解他們的經歷,并向專業人士請教解決辦法。
抑郁癥和情緒低落不同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它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一般當事者往往情緒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悲觀厭世,甚至產生自殺傾向,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邯鄲市某醫院精神科醫生告訴記者,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工作生活的煩惱讓人很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屬于正常現象,應該學會自我調節,自我安慰。
抑郁癥與一般的情緒低落有著本質區別,它的明顯特征,綜合起來主要有三大癥狀,就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抑郁癥是一種神經癥,同精神病不是一種性質,輕度抑郁可以以心理治療為主。如果連續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都是這種狀態,就要考慮有抑郁傾向了,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接受正規的心理咨詢治療,通過心理疏導或相應藥物治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我們身邊的抑郁癥患者
記者采訪抑郁癥患者的過程并不容易,對抑郁癥患者來說,他們不愿輕易將自己的經歷或感受告訴陌生人。
市民麥女士(化名)是記者的第一個采訪對象,麥女士是一位二胎媽媽,今年她家老二已經滿3周歲了。麥女士告訴記者,性格開朗的她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患上抑郁癥,直到生完老二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經常會為一點小事流眼淚,每天什么事也不想干,只是呆坐著,焦慮和生氣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就連看到自己的新生寶寶,也提不起精神。后來在家人的陪伴下,麥女士到醫院檢查后得知自己患了產后抑郁癥。
麥女士說,“受抑郁癥影響,我當時每天郁郁寡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甚至可以流淚一整天,家人隨意的一句話都會惹得我淚流滿面,當時家里的氣氛冷得可怕,每個人說話都小心翼翼。后來在醫生的幫助和家人的陪伴下,我才一步一步恢復了正常。”麥女士認為,一旦出現抑郁傾向時,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要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其次,家人的理解和陪伴也非常重要。
20歲女孩小米(化名)曾患有中度抑郁癥。在一位心理咨詢師的引薦下,征得小米同意后,記者對小米進行了采訪。小米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興趣愛好廣泛,出眾的表現讓她輕松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小米得抑郁癥是在上高三那年,高三課程安排緊張,臨近高考心理壓力特別大。小米說,剛開始她只是睡眠不好,每天都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降,擔心考試排名,擔心自己考不上好學校,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受到批評,當時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上課也不知道老師講了什么。小米說,那段時間,她幾乎夜夜睡不著覺,腦子里想的全是爸媽對自己的期望、自己落榜后別人的嘲笑,于是她開始逃學、暴飲暴食……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狼狽經歷,小米的表情很平靜。
小米的媽媽告訴記者,“我當時特別害怕,帶著孩子去了好幾家醫院,還從單位請了長假陪孩子,每天的任務就是催她按時吃藥,陪她聊天、做運動,帶她去心理咨詢門診做疏導。經過不到三個月的治療,在心理疏導和藥物干預的共同作用下,小米的情緒慢慢有了好轉,直至恢復正常,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們全家人都很欣慰。”
多數抑郁癥患者可治愈
記者采訪中發現,在200份抑郁癥患者的病例中,腦力勞動者能占到80%以上,他們中有公務員、媒體工作者、公司高管等,一般都是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其中年齡最小的僅20歲,最大的51歲,年輕人所占比例高達75%以上,城市居民的占比也明顯高于生活在農村的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靜醫生說,她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已經快8年了,在工作中接觸過不少抑郁癥患者,以輕度抑郁癥和中度抑郁癥患者居多,涵蓋各個年齡段的人群。
劉靜說,抑郁癥其實并不可怕,一般抑郁癥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患上這種病的,好多患者怕引來非議,不愿意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更不愿意到醫院就醫,多數患者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并會逐步減輕癥狀。其實,只要正確對待,嚴格遵循科學的治療方案,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癥都是可以治愈的,在她接診的數百例患者中,治愈率能達到99%以上。
“治療抑郁癥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
記者走訪多家心理咨詢診所了解到,抑郁癥分為很多種類,有焦慮抑郁障礙、老年抑郁、產后抑郁、內源性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等。按照嚴重程度可分為三級:輕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到目前為止,抑郁癥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因素導致了抑郁癥。
劉靜告訴記者,除了工作壓力大的誘因外,體內激素的變化也能引起抑郁癥。像產后抑郁,就是因為一些產婦由于產后身份發生轉變,身體內激素出現變化導致。普通的抑郁情緒就像是一場雨,在雨過天晴以后,人們仍能心懷希望繼續生活,但抑郁癥無法自愈,它需要患者積極主動地接受治療,還有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
如何才能遠離和預防抑郁癥呢?劉靜說,治療抑郁癥的主動權其實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手中。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應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多看書、多運動、聽音樂、睡個好覺、和朋友暢聊,遇事要學會正面思考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即使遇到煩惱和挫折,也能夠積極應對,冷靜處理,勇敢面對。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你要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想象的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