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李輝)就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年,邯鄲都舉辦大大小小幾十場招聘會,就業幫扶、提供崗位、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等多種形式促進就業。目前,邯鄲就業形勢如何?什么樣的工作最缺人?日前,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者及部分求職者。
“招工難”“就業難”并存
就業,多是針對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等人員。多次組織招聘會的邯鄲市就業局職業介紹處負責人周俊凱發現,多場招聘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一線技術崗位招工難,同時還有不少勞動者找不到合適工作。
那么,現在什么樣的崗位最受青睞?“招工難”“就業難”應如何破解?
邯鄲市人力市場招聘網就業數據顯示,目前,邯鄲招聘工資多在3000元-5000元之間;要求1-3年工作經驗占到42%,應屆畢業生只占到13%;對學歷要求,大專最多,占到51%,本科占到40%;招聘行業中,銷售最多,其次為普工、客服、零售百貨、教育等;招聘熱門行業依次為教育、房地產、建筑工程、互聯網等。
“現在許多招聘單位反映招不到人,招來人也很難留住。”周俊凱說,招聘單位多需要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一上班就能工作,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因為專業更對口,結合實際更強,在招聘中也很受歡迎。”
據邯鄲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部長董統介紹,美的是制造工廠,現在他們最需要的是操作工和高層次技術專家以及工程師。根據企業經營情況,邯鄲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每年大約需要500-1000人,除了五險一金外,平均每月工資為4000元-5000元。“說實話,美的平均工資并不算低,且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對學歷要求并不高,即使這樣,招工還是很難。”董統說。
邯鄲市就業局有關人員表示,招工難,難在數量及質量難以滿足企業需要;就業難,難在對口、崗位、學習發展機會和理想福利待遇不能滿足要求。招工難與就業難將長期并存,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破解這一難題,還需要從政策、思想等方面著手。
為了促進就業,許多專業院校都進行了專業調整,校企合作也給學生就業帶來了生機。以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與130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畢業生人數和崗位數比例達1:8。近3年,河北省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307個,撤銷或暫停招生專業253個。新增專業中,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占比分別達到30%和45%,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基本吻合。
技能培訓是就業關鍵
對一個家庭來說,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但對于年齡大、健康狀況差、學歷低、技術少的人來說,就業難度更大。
在邯鄲市東環和平路口,記者看到眾多打短工的人聚在一起。“能抹地面嗎?”一位中年男子問道。“能!”六七個男子異口同聲,并圍到中年男子身邊。“我們都是附近城中村的。”四十多歲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東辛莊村民,平時照顧家里,閑時就打個零工。“自己沒有學歷,只能干一些粗活、力氣活。”劉先生稱。
為了方便類似劉先生這樣的人找工作,2018年11月24日,邯鄲人力資源市場·產業園開園,在這里,經常舉行招聘會。該產業園占地2.1萬平方米,設有公共服務區、招聘服務區、產業服務區和創業孵化區4個功能服務區,以解決“求職無市、招工無場”的問題。
據邯鄲市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貧困家庭脫貧的最好方式就是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為了早日促進就業,一是抓技能培訓。針對貧困勞動力學歷低、技術少、就業難的實際問題,重點實施職業教育、農業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技能培訓。二是抓勞務輸出。通過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建立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舉辦企業現場會等方式增加就業率。三是抓就地就業。讓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四是抓就業扶貧專崗。對年齡偏大、殘疾人等人群,設置養路、護林等就業扶貧專崗。
“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可以較好解決‘有事沒人干,有人沒事干’的問題。”邯鄲市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邯鄲市繼續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如圍繞家政、養老服務、汽修等全省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培訓等。
據了解,2018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89萬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6萬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21.1%、120.1%和133.3%。城鎮登記失業率3.54%,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6萬人,完成市下達年度任務的140%。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68%。2019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全市就業形勢也將總體穩定。
鼓勵大學生到基層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國家戰略”,例如,“一帶一路”戰略、海南自貿試驗區、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作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能投身于“國家戰略”一線,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同時,各地高校也鼓勵和促進畢業生到實體經濟就業、到“國家戰略”一線就業,到新興業態中就業。
“順應國家發展形勢,積極融入國家計劃,是大學生就業的良好選擇。但如果在國家計劃中沒有實現就業,那么選擇到基層就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談及大學生就業,邯鄲職教中心的楊勇老師表示。
為了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教育部提出,2019年繼續實施諸多基層就業項目,引導大學生參加“三支一扶”項目或西部志愿者項目;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工作、成為大學生村官;引導大學生參加“特崗計劃”,成為基層“特崗教師”。這些項目,不僅能暫時解決大學生就業,還能為大學生今后考研、考選調生等提供更多加分條件。尤其是大學生考“特崗教師”,期滿合格的,可以申請轉為正式教師。
楊勇老師表示,教育部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選擇到基層就業。比如,河北省教育廳推出“特崗教師”計劃后,每年招聘約7000名大學畢業生當“特崗教師”,既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也解決了基層教師缺乏問題。
“目前,民營企業和基層單位確實存在難以留住高校畢業生的情況。”邯鄲市就業局職業介紹處負責人周俊凱表示,許多高校畢業生受到招聘單位重視,很快就會成為單位骨干。但也存在一些高校畢業生很快離職的情況,這種現象不僅在企業和基層單位中出現,有些事業單位也是如此。
許多高校畢業生不愿到基層、民營及中小微企業就業,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邯鄲各縣(市)區也紛紛出招破解這個難題。比如,隨著邯鄲市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術人才用工需求劇增,工種日益豐富。對此,開發區積極與省、市和周邊職業院校對接,組織企業參加各種招聘活動,通過招聘平臺、網站、報紙、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體和渠道為企業招工服務,緩解企業用工壓力。
楊勇認為,有關部門要指導各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做好全方位就業服務,鼓勵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和基層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