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海軍)“刷單”在眾多網絡電商平臺上已不是什么秘密,幾乎每個有網購經驗的人都對某些商家造假獲得信用的手段有所了解,盡管有關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打擊刷單行為,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刷單至今仍未得到根治。
近日,記者從邯鄲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邯鄲市“網絡兼職刷單”詐騙案件達254起,涉案金額高達707萬元,受害者大都以年輕人為主。為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所謂“網絡刷單”100%都是詐騙,不要輕易相信。
“刷單”和“刷客”的由來
“刷單”是一個電商衍生詞,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好評吸引顧客。刷單一般是由買家提供購買費用,幫指定的網店賣家購買商品提高銷量和信用度,并填寫虛假好評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網店可以獲得較好的搜索排名,比如,在平臺搜索時“按銷量”搜索,該店鋪因為銷量大(有可能是虛假的)會更容易被買家找到,“刷單”一般可分為單品刷銷量為爆款等做準備和刷信譽以提高店鋪整體信譽度兩種。
有了“刷單”這一業務,自然也就滋生了“刷客”這一職業。刷客,就是幫助網絡賣家刷單的人,這些刷客有的是孤軍奮戰,有的是并肩作戰,他們主要通過QQ群等方式進行聯系。據市反詐中心民警介紹,加入刷單組織一般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并且要經過簡單的培訓,正式上崗之后,每單收入大概在4到5元,其中大部分刷客是大學生和家庭婦女。
“網絡刷單”100%是詐騙
據邯鄲市反詐中心民警介紹,2018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將刷單明確為違法行為,無論你在哪里搜索“刷單”,搜到的招聘內容100%是騙子發布的。
市反詐中心民警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邯鄲市“網絡兼職刷單”詐騙案件達254起,涉案金額達707萬元,受害者主要以大學生、上班族、寶媽等為主,受騙年齡集中在18歲至30歲的人群,轉賬方式和通訊工具是以支付寶、微信或QQ為主,其中單筆受害金額最大的達到22.4萬元。
據介紹,今年6月,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接到市民張女士報案稱,她在網上被網絡兼職刷單詐騙了12萬元。
張女士說,她看到QQ群里有人發布招聘網絡兼職刷單的工作,寫著“待遇每小時50到80元不等,適合寶媽、學生、上班族”,并附帶一個QQ號。張女士覺得這個工作不累,報酬也可觀,現在本職工作也不忙,于是就添加了這個QQ號。在QQ上對方發給張女士一條鏈接,說同意刷單兼職的話就點鏈接,每單可得相應不等額的傭金,刷完后對方會將本金及傭金一同返還。張女士點開鏈接,按照里面的要求填寫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支付寶賬號等個人信息,填完之后發給了對方。
幾分鐘后,對方就給張女士發了個刷單流程和第一單刷單任務,張女士看了之后就信心滿滿地開始刷起單來。張女士先墊付了1200元,第一單過后對方返給張女士1260元,張女士嘗到了甜頭接著又刷了第二單任務,付完款后張女士讓對方返錢,對方說只有再刷幾單之后才能返還傭金,并發了第三單任務。
接下來的幾天里,張女士陸續做完幾單后想讓對方返還傭金,對方以繼續刷單為理由搪塞了過去,仍然不進行返現,張女士覺得不對勁,這時張女士已經陸續做了12萬元的任務了,心想可能自己被騙了,于是就報警了。
張女士現在后悔莫及,她說,錢沒賺到反而損失了血汗錢,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還是踏踏實實工作最好。
華麗的廣告詞全是“套路”
事實上,關于網絡刷單的騙局,在全國各地的發生率都居高不下。騙子的套路驚人地一致:都是在一些網站、短信、朋友圈上打出“足不出戶,日賺千元”“無本創業,工資日結”等賺眼球的廣告語,吸引關注。受害人進行的第一單任務,都會返還本金,支付傭金,隨后等受害人放松了警惕,要求做更多的任務,騙子就會以未完成任務量、網絡故障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繼續刷單,受害人為了收回之前的本金,也會越陷越深。
阿里巴巴安全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對于刷單,阿里巴巴24小時都在實施監控,但是由于沒有執法權,再加上刷單帶來的高額利潤,目前打擊刷單還很困難。他呼吁有關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刷單產業從業者,形成有效的打擊力度及震懾態勢,凈化社會誠信環境。
據了解,去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網信辦、郵政局等網絡市場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聯合開展了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打擊了網絡侵權假冒、刷單炒信、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
警方提示: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高回報”
“網絡刷單”號稱簡單易行、能賺錢,吸引了不少“刷客”,其中以空閑時間較多的人群為主。為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網絡刷單”屬于違法行為,最高可處200萬元罰款。不管是找工作還是兼職,一定要警惕“網絡刷單”,切勿隨便透露個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高回報”,應留意對方的信息,比如電話、名稱、地址或者是對方的銀行賬號,發現可疑盡快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