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安志宏 董彥斌)“牛蛋地公園,這個頗具爭議的名字最終還是保存了下來,鐫刻在了石碑上。”邯鄲市復興區彭家寨鄉西小屯社區63歲的黨支部書記郝建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名字聽起來有些糙,但這是老百姓祖祖輩輩叫下來的,名字承載著大家的鄉愁。可能您不相信,這個占地45畝的公園是社區組織居民自力更生建成的,從規劃到設計再到種植花草樹木,一個月不到公園就已經初具雛形,成為了街邊一景。老百姓高興地說,家門口的路修寬了,路邊建起了美麗的公園,幸福感滿滿。
牛蛋地公園與西小屯社區隔著一條邯鋼路,公園在11月底建成。一走進公園里,記者發現公園被籬笆、曲徑、樹木巧妙地分割成了各種形狀的地塊。雖然是冬季,剛剛種植下的樹木矗立在寒風中,依舊顯現著欣欣向榮的精氣神兒。郝建民告訴記者,今年11月初,區委區政府召開“綠美復興”動員會后,西小屯社區干部群眾齊上陣,搶抓種樹的時機,對社區周邊剛剛拆違清理的這塊“牛蛋地”進行綠化。在種植樹木的同時,考慮如果加入一些甬道,設計一些園林,成為街邊游園,效果會更好。于是說干就干。郝建民就是土生土長的西小屯人,自小就隨著父輩在“牛蛋地”上耕種,對于這塊地的邊邊角角他是再熟悉不過了,幾個不眠之夜下來,他就繪制了公園的地形圖,并和居民一起按圖劃線進行地形規劃。
“公園外圍形態各異的地塊分別是桃園、梨園、李子園、石榴園、棗園、柿園、核桃園共計七園,里面一圈是槐樹、柳樹、榆樹、欒樹、榕樹、花椒樹、柏樹、白蠟、女貞、火炬春。目前樹苗已經種下,等待春夏季成林。”郝建民向記者一一介紹著園中植物。他告訴記者,社區建設公園,首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為了省錢目前公園里五千余棵樹都是社區干部與居民親手栽種的。為了保證樹苗存活,村里還請來園林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樹苗種下后社區干部不斷精心培育。園區一千余米的步道建設初具規模,這些都是社區干部配合專業的施工師傅共同修建的。此外,明年公園還將種植九種美麗的花卉,形成大花園,為社區居民展現“吟詩作畫地,九花盛世開”的美麗景象。
正在公園里游玩的小區居民屈萬和告訴記者,西小屯社區共有3000多居民,以前這里周邊環境臟亂,到處都是荒坡,居民們走出小區只能沿著邯鋼路向東走,其它方向沒有路,很多居民都搬離了這里。現在邯鋼路西延已經修通,緊鄰小區的南水北調廊道也即將修通,小區現在交通便利,周邊的荒坡綠化,建成先鋒山小游園,現在又建成了牛蛋地公園。
牛蛋地公園除了具有顏值,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傳著兩個神話故事。東漢劉秀征東路過此地,人困馬乏、饑渴難耐,所騎戰馬一腳踢出一眼甘泉(現在俗名叫馬耪泉),解決了兵馬飲水困難。至今泉眼還保存完好,常年有水,就在公園的北面。另一個故事與趙王城遺址遙相呼應,相傳趙王城內有一只金雞,為方圓幾十里群眾每天報曉,西小屯群眾自古勤勞,最早聽到趙王城內金雞報曉,祖傳叫雞鳴先聞。這些神話故事也激勵著西小屯居民不斷進取,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打造美好的未來。
記者了解到,牛蛋地公園只是彭家寨鄉全鄉綠化體系中的一部分,今年以來,彭家寨鄉完成南水北調廊道綠化,組織開展了區企共建“同心林”、邯鄲晚報“記者林”,下莊社區與駐企、學校“共增一抹綠”活動,植下碧桃、臘梅15畝和西大屯社區“黨員示范林”15畝。2020年,趙王城千畝花海也將開門迎客,為市民打造不一樣的綠色彭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