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黃濤)今年以來,冀南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工作,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受到企業、群眾歡迎。
“加法”——夯實規范化管理基礎
新區建立了一整套行政審批機構運轉和審批業務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審批操作規范,對398項行政審批事項逐項編制辦事指南,輯印成冊,作為日常操作手冊推廣運用。編制了行政審批法律法規匯編,對460部法律法規逐項甄別核校。先后制定印發了26項行政審批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奠定了行政審批規范和制度基礎。
多次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梳理和規范,全面修改110項辦事指南。匯總并公布政務服務事項和“四個辦”事項清單目錄,全面梳理新區政務服務事項共719項。其中,“一次辦”事項共346項、“網上辦”事項共396項、“馬上辦”事項共57項、“就近辦”事項共14項。
截至目前,新區政務中心共辦結行政審批事項41088項。其中,審批局共辦結各類事項9822項,包括投資項目類1801項、市場準入類6554項、社會事務類1467項。
基礎規范“加法”運算,為新區行政審批規范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減法”——壓縮繁雜審批流程
目前,新區行政審批局審批事項已由398項減到347項,共精簡證明文件、申請材料等97項,347項事項實現了“一趟清”。行政審批時限已從法定審批總時間的7532天壓縮至3059天,壓縮近60%。其中,政府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70個工作日以內,核準類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60個工作日以內,備案類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
全面實行了“五十五證合一”改革,一般企業注冊登記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采取銀企代辦點等方式,線下指導企業進行網上申報,壓縮審批時限到1個工作日。截至目前,電子辦證率已達到75.2%。353個審批事項達到3個環節以下。
同時,新區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方式,推出審批證件郵寄代辦服務,大力推廣政務服務網上辦事模式,開辟了“商事登記自助服務專區”,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優化流程“減法”運算,全面壓縮了審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
“乘法”——成倍提高服務效率
新區將每年第一季度2至3月份確定為上門指導月,第四季度10至11月份確定為上門服務月。今年以來,新區審批局牽頭,先后派出200余人次,對20余個企業項目進行指導并解決存在困難。
對于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審批流程+資料清單+材料模板服務模式”乘以“科員+處長+主管局長聯合審批”的措施,提供免費“領辦代辦”服務,形成了快報、快審、快批機制。使用“乘法”服務項目以來,辦理了67個項目,企業注冊501個。
同時,新區還建立“投訴回訪”工作制度。要求主管部室對所有辦結事項進行回訪,共回訪投訴事項2975件,回訪率達100%。
服務項目“乘法”運算,推動了項目早落地、早投產,進一步提高了審批效率。
“除法”——增添百姓獲得感
新區將多個審批服務事項作“除法”,成功推出第一批主題審批服務,包含五方面內容。在“我要辦學校”主題審批過程中,僅用5天,就為永香職業學校全部辦理了開辦學校所需的民辦學校各類證件,比承諾辦證時間少用了35天,比法定期限節約了165天。
新區還制定了《中介機構比選辦法》,出臺了《邯鄲冀南新區“中介超市”管理辦法》,規范了項目審批中介機構選聘程序,大大加快了中介機構選聘速度,提高了評審效率,節約了資金支出。目前,新區項目評審費用僅是原來費用的十分之一,已節約財政資金100余萬元。
服務民生“除法”運算,大幅提高了審批效率,提升了群眾滿意度,深受辦事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