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英 通訊員李昕宇)近日,隨著供水閘門的緩緩開啟,清澈的自來水通過供水管道奔流向居民家中,這標志著邯鄲市華冶朝陽路22號院“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工作順利完工。改造完成后,原先由企業管理的庭院供水管線建設、供水設施維修維護、水費回收等相關供水工作,將移交自來水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分戶設表、按戶收費,徹底解決了小區居民吃“大鍋水”、小區供水設施陳舊、水費平攤等問題,供水水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自今年初起,邯鄲市城管執法局自來水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啟動國有企業住宅小區供水移交改造,邯鄲市涉及“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的職工家屬區有近80個,多為老舊小區,小區庭院供水管線、室內管道使用年限較久,老化銹蝕嚴重。
“起初大家都覺得,‘三供一業’是國家、省、市重點民生工程,是讓老百姓受益的好事,肯定能妥妥地簡單搞定,可真正實施后,比預想的困難多得多。比如要攻克施工中的技術難題,有的小區由于建設年代久、人員變動、辦公地點遷移等情況,原上水圖紙遺失、缺損,還有的圖紙和管線實際分布走向根本不符。除此之外,我們工作人員還要協調與企業、社區、用戶千頭萬緒的大事、小事、煩心事。”自來水公司副經理張永樹對記者說。
據了解,為讓居民早日用上清澈的自來水,自來水公司提前謀劃,積極推進,今年春節前就完成了全市“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小區的統計。春節剛過,自來水公司設計人員奔赴各“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小區開展調查摸底,并結合圖紙,仔細勘察樓房分布、小區內部及周邊給水管線分布,確定進水、出水口位置及管徑大小,并與小區物業方進行溝通,就小區具體情況量身制定出改造方案。在移交企業、社區街道的幫助下,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攻克無數難關,終于完成了76個小區4萬余戶的圖紙設計任務,打響了移交改造的“第一戰”。
在改造過程中,自來水公司安排人員每天到工程現場督導檢查,加強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工地使用霧炮車進行濕法作業,用防塵網對物料進行覆蓋。施工后及時清掃用戶門前,保持居住環境干凈整潔,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用戶的干擾和影響。“師傅,喝口水休息會吧。”在中鐵三局百家北街20號院,居民王先生從家里拿出幾瓶水,送給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感謝他們不顧辛苦、為民奮戰。
七八月份,持續高溫令人窒息,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仍然堅守在供水移交改造一線,為打好移交攻堅戰而努力。“在改造過程中,絕大多數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是支持和理解的,但也遇到過一些麻煩。有時會遇到用戶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個別‘三供一業’家屬區居民已經習慣過往的用水模式,不愿參與供水移交改造。有的小區居民認為現在這樣用水就挺好,為啥要改造,太麻煩了。工作人員一手拿著國家政策,一手拿著改造方案,向居民誠懇細致地解釋供水設施建設、用水管理等方面內容,終于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該公司現場負責人霍俊屹說。
在施工中,常有一些技術難題需要克服。在中煤水文一隊聯紡路家屬院庭院管線改造時,需要穿過一些建筑物,工作人員“另辟蹊徑”,采用鋪設架空管的方式解決了問題;漢光重工永康院的供水管道需要穿過地下管道井,井內管線復雜,作業空間狹窄,工作人員用精湛的技術、專業的水準順利完成供水管道鋪設。為把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工作人員完成一段路面施工,立即進行溝槽回填平整,恢復路面,并將道路主管施工時間盡量與上下班出行高峰時段錯開。
經過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地不懈奮戰,目前已完成河北電力設備公司望嶺路33號院、漢光重工永康院等30余個小區1萬余戶的供水移交改造。邯鄲熱電廠達康路家屬院、供電公司滏園家屬院等26個小區正在加緊施工中。隨后,自來水公司將繼續加足馬力,克服冬季寒冷天氣,攻堅克難,力爭早日完成改造任務,為居民提供專業、高效、優質的供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