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麗薇 常雪平)這是一次如期而來的“集中檢閱”,這是一次項目建設的“擂臺比武”,更是一次互相學習的“現場教學”。7月13日至15日,邯鄲利用三天時間,開展上半年重點項目建設集中觀摩活動。市委書記高宏志、市長張維亮分別帶隊,分兩組交叉觀摩了18個縣(市、區)和冀南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盤點半年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果,感受各地“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檢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此次集中觀摩是邯鄲連續九年的第十七輪活動。活動采取“4+2”模式,每個縣(市、區)觀摩4個億元以上項目,并對2019年7月觀摩的2個新開工項目進行“回頭看”。觀摩中,大家進園區、入企業、聽介紹、看項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評、一路議。一個個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廣、科技創新突出的好項目讓觀摩人員為之注目。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出臺“邯十條”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強力推動建成項目復產、在建項目復工,確保全市經濟平穩運行。邱縣的騰翼智能集成爬架裝備項目令人眼前一亮,項目現場工人正在各自崗位緊張忙碌著,該項目于今年3月復工開建,僅僅4個月時間,部分車間已建成投產,上半年實現7.8億元產值。曲周縣前不久通過“云簽約”落地的聚磊綠色智能環保裝備項目,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部分生產線已開始生產。還有邯山區的坤石新材料及環保型PC構件項目、磁縣的太行動力機械高端精密部件項目、廣平縣的沃爾享口罩生產項目……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抓開工、全速推進抓建設、全程保障抓服務,這些項目的建設速度全部按下“快進鍵”。
疫情之下,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叢臺區慈銘美年大健康項目的醫療專家團隊90%以上來自二甲以上公立醫院,從單一體檢服務邁向檢、存、管、醫、保、養全程保障;魏縣的中建材凱盛君恒醫藥包裝材料項目主要生產醫藥包裝玻璃瓶,是世界第五家、國內唯一一家高品質批量化生產的企業;館陶縣的潔雅衛生防護用品項目生產的一次性床墊、濕巾等衛生防護用品,通過阿里巴巴跨境電商等優勢平臺開展線上經營,成為亞馬遜全球供應商。
項目大、帶動強,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在永年區的中通快遞分撥電商中心項目,融分揀分撥和電商云倉于一體,目前電商入駐企業29家,簽訂推廣合作協議超千份,電商平臺日發貨量4萬件,電商產業集群效應初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氫能裝備產業園是以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和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等系列產品為一體的氫能源產業集群式園區,目前已有3個項目簽約,研發團隊即將入駐;成安縣的雄富光電智能終端及液晶顯示觸控模組項目,將引進深圳等地區相關上下游配套電子信息企業30家左右,打造北方地區具備重大影響力的光電集成產業聚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武安市的格力中原智能裝備基礎件產業基地一期項目,主要建設汽車關鍵零部件、高端智能裝備基礎件等,產品精度高、材質好、可靠性強;涉縣的精宇泰綠色能源5G裝備制造項目,主要產品有5G復合桿塔、輕量化薄膜光伏組件和光電儲熱供暖系統,具有重量輕、耐腐蝕、發電效率高等特點;雞澤縣的浩威旭光有機高分子材料項目,與國內知名院校開展技術合作,生產的礦用高分子加固材料、電液控專用濃縮液等產品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壟斷的地位;臨漳縣的邯鋼附企思德來鋼制家具項目,擁有全國先進的鋼制家具全自動化生產設備和10余個專利;肥鄉區的中鋼研金屬新材料項目利用霧化制粉技術、注射成型工藝等高科技手段生產高端模具,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發展環保產業,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和行動,這次觀摩中有不少環保產業項目。比如,復興區的悅欣科技新型環保材料制造項目,通過采用先進裝備,將煤矸石加工成新型環保仿木制品或防火墻板原材;峰峰礦區的興諾環保礦渣巖棉廢渣綜合利用項目,以玄武巖、白云石、高爐礦渣為原料,生產外墻保溫防火隔離帶專用巖棉、屋面保溫專用高強度巖棉板等系列產品;冀南新區的北鵬節能新材料項目,采用環保型發泡材料和阻燃材料,生產保溫節能綠色建材、生態水性環保涂料等;大名縣的華正專用塑料環保包裝項目,采用電加熱方式生產加工塑編產品、無紡布等,目前該項目編織袋生產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比中學,學而思,思后評。“夯發展之基,蓄騰飛之勢”,觀摩人員一致認為,越是面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越是要進一步增強以大項目、好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主動作為、奮力攻堅,全力以赴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步伐,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項目建設的新成果新業績為“六穩”“六保”提供強有力支撐,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