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理案件中,她始終堅信,一次成功的調解有時勝過一份最好的判決,她把調解當作一門藝術,重疏導,重宣傳;她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時刻把群眾的疾苦掛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放心頭,竭盡全力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她叫王建英,現任大名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庭長、四級高級法官。
作為“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的負責人,她把創新機制、司法為民作為工作的不竭動力。她暢通多個訴訟服務窗口,提高了訴訟效率,順暢了訴訟流程,大大改善了當事人訴訟難的現狀;她堅持以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審慎處理每一起案件,忠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以期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穩定一方的效果;她本著“熱情、耐心、周到”的服務原則,以“聽、學、看、告、釋、通”六字方針,全面提升了服務質量。
她心系百姓,傾心調解化解矛盾。為拉近司法與群眾的距離,在調研的基礎上,她積極吸納調解協理員參加到糾紛解決中來,為訴訟與非訴訟銜接工作“保駕護航”。對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求訴的,優先受理;對經濟確有困難,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依法審查辦理緩、減、免收訴訟費用,處處體現司法人文關懷;對涉及敏感、群體性案件,認真疏導,分類處理,并總結出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善于“悟源”的工作方法,準確把握爭議的焦點,抓住溝通的“鏈條”,找到化解矛盾的“謎底”,多措并舉,源頭化解矛盾。
2019年春節前3天,她受理了一起81歲的趙老漢訴三個兒子贍養糾紛一案。父子對簿公堂必傷和氣,一向重視調解的她,聯合老漢所在村調解委員會主任,一同到趙老漢家中調解。在他們的耐心勸導下,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節后,王建英回訪時,老漢一個勁兒表示感謝。
對外地當事人的案件她更是不推不拖,實現“三優”原則,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審理。衡水市阜城縣張某某訴大名縣黃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從立案到結案不足三天。拿到錢后,原告激動地說:“來大名起訴時,我還在想我一個外地人能勝訴嗎?王法官的調解高招和辦案效率,確實讓我這個外地人佩服。”
這就是奮戰在基層一線的人民法官,她不怕苦,不怕累,踐行著司法為民的服務宗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記者佘志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