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溢泉湖上網不盡鄉愁。
再現古趙金戈鐵馬。
北朝考古博物館內,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視。記者范文平 周紹宗攝
開河馬頭
旅發大會上的泥塑匠人
北朝考古博物館
磁州水墨園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張紅軍)9月27日至29日,以“綠色轉型魅力邯鄲”為主題的第五屆邯鄲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本屆旅發大會由磁縣、廣平縣、復興區聯合舉辦,因地制宜打造了磁州水墨園、廣平云溪谷國際文旅度假區、復興園博園等多個旅發項目,八方賓朋應邀而至,共賞邯鄲美景風情,共謀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
開河馬頭,邯鄲版“清明上河圖”
漫步山水如畫的磁州水墨園、徜徉溢泉湖生態綠廊、探秘全國第一家北朝考古博物館、尋跡文化與科技融合為一體的方特國色春秋主題公園……9月28日,第五屆邯鄲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魅力邯鄲水墨磁州”磁縣觀摩活動精彩紛呈。磁縣精心打造的全域13個重要旅游景點中,被譽為滏陽河上的“清明上河圖”——開河馬頭景點受到眾多嘉賓的贊譽。
滏陽河是邯鄲市的母親河。早在宋元時期,這條黃金水道就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處于漳河、滏陽河交叉節點的開河馬頭,更是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歷史上是滏陽河流域最大的商品貿易地。磁州窯的瓷器、山西的煤炭、武安的鐵器、各地的糧食等,都在這里集散,漕運到山東、天津,輻射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湯湯河水流淌到今天,漕運文明源遠流長。磁縣把滏陽河生態治理工程當做頭等大事去抓,開創性地將這里打造成邯鄲市第一個以漕運文化為載體,集文化、旅游、購物、民宿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開河漕運碼頭。主要由三大分區功能構成,分別為創意娛樂體驗區、漕運文化展示區、吉祥有余接待服務區。
觀摩當日,嘉賓們走進吉祥有余接待服務區,置身滏河美景,賞宋代歌舞、嘗特色美食、品磁州美酒,盡享北方魚米之鄉的獨特風情。在創意娛樂體驗區,各個復古商業建筑與古代民俗風情完美地相融合,美食一條街匯聚了磁州各種特色小吃,身穿古裝的店家準備了熱騰騰、香噴噴的特色美食,讓人欲罷不能。漕運文化展示區,展示了磁縣在1975年開河村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六條元代沉船,船上載有大量的瓷器、鐵器和銅器,嘉賓無不為邯鄲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而流連。
“開河馬頭的打造提升了滏陽河水系在城市防洪方面的服務功能,增加了如意湖公園的觀賞性和文化內涵,有利于將磁縣環城水系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提升磁縣東部城區人氣,帶動周邊土地利用價值,推動磁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磁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唐山市文廣旅局的馬女士說:“真是讓人喜出望外,在這里既感受到江南園林風韻與北方古建大氣雄渾融為一體的壯麗,又感受到高科技與歷史文化的融合之美,文化傳播與互動體驗融為一體,生動展現了厚重而獨具特色的邯鄲地域文化,也讓我肅然起敬。這次來觀摩學習,我將把相關經驗帶回去,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讓老百姓享受到全域旅游帶來的發展紅利。”
云溪小鎮,向美而生
28日下午,旅發大會參會人員到以“水潤鵝鳴·生態廣平”為主題的承辦地廣平縣觀摩,重新升級后的天鵝湖公園、商業水街、趙王印象城等觀摩項目在大會期間一一亮相,其中花海團簇的云溪小鎮給嘉賓們留下深刻印象。
走進集休閑農業、觀光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云溪小鎮,滿眼五彩繽紛的鮮花,沿著碧綠的小溪前行,原汁原味的街道和南陽茶館令人回味,路邊由村里坑塘改造而成的滌米塘和洗硯池水景迷人,一幅北方平原鄉村向美而生的“畫卷”徐徐鋪開。
一路前行,在小鎮的東北休閑研學板塊,嘉賓們欣賞田園風光,了解農業知識,體驗農家生活,感受鄉土文化,品嘗鄉村美食。在這里,城市人通過會員服務可在耕讀園開辟“小農場”,跟農戶結上“對子”,農戶可代為管理,所有收成打包發到城里,以定制化服務緊密了城鄉關系。一旁,多產融合板塊將一、三產業多維度創新融合,建設了無土栽培智能溫室、現代化菌菇大棚和自動化的蛋雞養殖園區等集體產業。十幾個菌菇大棚借助“直播熱”和“云銷售”讓這朵“蘑菇云”綻放更美麗的光彩。水木樂園板塊由躬耕垂釣園和香樟佳木園等組成。每逢周末,來自四面八方的釣友聚集到此,釣起一天的美好時光。一場美妙的田園體驗,讓嘉賓們零距離感受后南陽堡鄉村振興的變化。
觀摩所到之處,當地村民熱情地打著招呼,臉上蕩漾著誠摯的笑容。“村里環境變美,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能不高興嗎?”廣平縣后南陽堡村書記王建光介紹說,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該村以農、旅為引領,通過土地流轉和整合閑置土地,成立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將臨近的閑置土地改造成“童樂村”、耕讀園等田園體驗業態。這些產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很多村民依靠土地入股當上股東,“家家有資本、戶戶是股東、人人有股份、個個有就業、年年有分紅”是小鎮的生動寫照。“因為環境優美有特色,近到十里八鄉遠到周邊縣的人們都來我們這吃燒烤。單這一個項目,2019年就讓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去年村集體總收入185萬元,全體村民普惠性分紅等人均分紅1900元。”
云溪小鎮的變化也是廣平縣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集體經濟建設的生動實例。2019年,廣平縣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424.5萬元,同比漲幅63.5%,村均收入8.4萬元。
來自承德的觀摩嘉賓李女士感慨地說:“廣平作為傳統農業縣,資源稀、產業少,能夠巧妙地將文化旅游與鄉村發展結合起來,以村為景,促民增收,可以說是華北平原地區鄉村振興的一次積極創新和探索,非常值得借鑒,我還會再來觀光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