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謝偉娜 通訊員鄭曉涵)今年以來,肥鄉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各項工作,創新推行“四個一”工作機制,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逐步提升社區治理工作水平。
健全一套組織體系,強化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對社區內所有黨員進行全面摸底排查,根據社區所轄黨員數量,合理設置社區黨組織,構建“鄉鎮(街道)黨委+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居民區)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的社區黨組織四級架構,規范社區黨組織運行方式,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兩委”班子交叉任職。加強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類組織的領導,將街道社區、轄區單位、社會組織、黨員骨干等力量聚合起來,健全組織聯建、隊伍聯管、活動聯辦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建強一支專業隊伍,為社區治理提供人力保障。嚴格落實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好中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加強社區工作者常態化培訓,并注重把社區工作者納入“兩委”后備干部,健全社區工作者管理服務機制。全面排查社區黨員,對社區黨員實行分類管理,并引導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注重把社區中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鼓勵他們在服務群眾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完善一套服務標準,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以鄉鎮(街道)改革為契機,明確街道職責清單118項,下放社區34項,簡化公開辦事流程,優化政務服務。打造“紅色物業”,整合水、電、氣、暖等公共事業服務資源,全方位服務社區居民。社區黨組織協調公、檢、法、司等部門,常態化下沉社區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以離退休老干部和文體藝術愛好者為主體,組建各類文體活動團隊,定期舉辦民俗節慶、趣味運動會等文化活動。以扶弱幫困、愛心捐贈、鄰里互助為主,為轄區居民提供關愛服務。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置黨員活動室,為黨員提供黨員組織關系接轉、黨內政策咨詢等服務。
創新一系列載體,規范治理水平提升。積極發動下沉干部、物業人員、黨員群眾骨干組成“民情巡邏隊”,通過設置舉報電話、微信平臺、敲門拉家常等形式全方位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探索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制度,加強社區自治。設立“民事調解工作室”,組織社區“兩代表委員”、人民調解員及在群眾中威望高、熱心公益的黨員干部組成調解隊伍,開展矛盾調解,用法治思維化解居民矛盾糾紛。組建“紅馬甲”志愿服務隊,引導社區黨員“亮身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開辦四點半學校,為早放學的小學生提供暫時活動的場所。開展“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