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陳發明)作為河北省第四屆園博會的承辦地,邯鄲市歷時一年多,打造了一個占地面積4242畝的園博園,其中水系面積約900畝、綠化面積約3300畝、建筑總面積約5.5萬平方米,成為邯鄲的地標性園林公園。
走進邯鄲園博園,依地勢起伏栽種的花草品種豐富、爭奇斗艷,由溝渠湖塘構成的龐大水系為公園增添了許多靈氣,文化游覽區、濕地保護區、民俗體驗區等七大功能區和13個城市展園讓游客可以感受不同的特色風情。
“你想象不到,園博園這么美麗的地方,過去是一片臟亂差,根本沒法看。”在復興區生活了幾十年的張文生告訴記者,這片區域原來都是小鋼鐵廠、小焦化廠、小鑄造廠,礦粉礦渣堆積、污水亂流,“天上地上都是灰黑色的”。
如今,漫步在邯鄲園博園,過去的廠礦改造成了工業遺址,廢棄礦坑打造成了礦坑花園,曾經由礦渣和建筑垃圾堆成的“小山”,通過生態修復,被塑造成了錯落有致的“梯田”水系景觀。
作為傳統的工業區,邯鄲過去工礦企業林立,眾多的鋼鐵、焦化、冶煉、鑄造等企業在為地方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大氣、河流、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為此,邯鄲市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有機更新、綠色發展,一批落后產能、過剩產能、污染產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造林綠化、涵養水源、土壤修復,區域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在大規模開展生態修復行動中,邯鄲重點做好“綠”文章,通過實施礦山復綠、荒山補綠、城鄉披綠等舉措,真正讓“綠”成為城市的底色。
紫山原是邯鄲的一座廢棄礦山,過去長期無序采掘使山體千瘡百孔,植被毀壞嚴重。為讓紫山重披綠裝,邯鄲啟動了紫山修復工程,先后栽植各類樹木80余萬株,完成綠化面積6500多畝,開鑿生態湖泊30萬立方米,植被覆蓋率從2012年的16%提升至2019年的95%,桃花谷、湖心島等20余處景觀遍布山嶺,廢棄礦山變身生態公園,年接待游客達20萬人次。
據了解,2016年以來,邯鄲高標準完成250個礦點治理復綠工作。以創建森林城市為目標,
邯鄲每年營造林52萬畝以上,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468萬畝,市域內新增林木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底的23.2%提高到2019年底的34.1%。
目前,邯鄲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17.69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41.2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同時,新增村莊綠化面積7萬畝,完成以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干道、主要河流兩側綠化為重點的廊道綠化總里程3000余公里。
好環境吸引好項目。據統計,落戶邯鄲的河北省重點項目數量已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僅去年省重點項目總投資就接近1500億元。在邯鄲,生態環境優勢正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新的發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