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敞平整的農村公路
俯瞰南陽堡云溪小鎮旅游路
鄉道崔西線遠景
鄉道張王線
唐莊富硒小鎮出村道路
整潔的村中公路
圖片由商風謙提供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魏業佳 李沙沙 徐聰聰)農村,因路而變化、發展,因路而提速。近年來,廣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道路交通發展,鼎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創建,從城區到鄉村,從干線相連到農路成網,高標準建設的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密織成網,如同條條“毛細血管”連通了該縣7鎮169個行政村,勾畫出了一幅路通業興的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之美麗畫卷,為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就了通衢大道,為鄉村振興插上了筑夢翅膀。該縣2018年獲評“四好農村路”示范縣,2019年縣道云溪大道被命名為省級“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2020年被列為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試點縣,縣交通局黨組榮獲“全國公路行業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路網通,引領鄉村振興
近年來,廣平縣把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擎,出臺了《“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高度重視路網的頂層設計,在設計上聚焦服務發展,優化提升功能,堅持“利民、富民、悅民”原則,充分發揮鄉村道路“方便群眾、興盛產業、優美環境”的作用,結合農村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旅游產業發展,高起點編制道路交通發展規劃,鄉村振興的觸角延伸到哪里,路就鋪到哪里,涉農產業開發到哪里,致富的道路就挺進到哪里。三年來,以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集,多方式建設農村公路87條221公里,累計完成總投資41507萬元,內連外通,通村暢鄉的農村路網助力脫貧攻堅,引領鄉村振興。
嚴管理,推動跨越發展
為了保證農村公路養好、管好,讓公路發揮最大效益,廣平縣瞄準“精準細嚴”管理標準,頂層推動突出“大”,落實環節做足“精”,質量管理把控“嚴”,做到了“領導管理大推動、施工管理精流程、質量管理嚴標準”,推動了農村路網體系的高質量跨越發展。一是工作讓主要領導“管”起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鄉村道路建設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將交通工作與該縣的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創建“美麗農村路”、
“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戰略性工作緊密結合,在全縣工作布局中,突出交通先行目標,在推動工作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上手,親臨一線,全面統籌,靠前指揮,凝聚合力,攻堅破難,有力推動了項目建設實施。二是施工做到“精”細化安排。每年確定建設任務后,對所有項目實行打包編制設計,一體推進規劃、工程等前期手續,精心編制施工計劃,加大施工人員、機械投入,科學安排施工工序,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進建設進度,確保早日建成投用、發揮效益。三是過程透明“嚴”控質量標準。堅持農村公路主體與安防、綠化、美化等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規范建設程序,嚴格質量標準,全程實施“七公開”,聘請群眾作為施工質量監督員,確保農村公路建成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重養護,保障公路暢通
“三分建七分養”,道路建設是前提,養護是關鍵。廣平縣創新舉措,完善機制,探索建立四大機制推動農村公路良性發展。一是抓實“路長制”。將該縣7鎮農村公路管理所全部劃轉為“路長制”辦公室,設立縣、鄉、村三級路長,推行縣級路長分段包線、鄉鎮路長負責全鎮、村級路長一線管護的管理機制,實現了農村公路從“以建為主”轉向“建養并重”,為農村公路配上“管家”。二是落實“責任制”。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細則》等文件,明確農村公路管養責任主體和任務目標,納入縣績效考核目標,實施“以獎代補”。各鎮村主動擔當,健全機構制度,細化責任目標,層層分解任務,段段簽訂責任書,實現了鄉村道路無縫隙管護。三是完善“補償制”。創新舉措,健全“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農村公路管護隊伍,完善路政聯動管理機制,實現公路路政、公安交警等多部門有效聯動和縣執法、鎮專管、村協管的工作格局,積極購買農村公路財產損失綜合保險,每年投入20萬元,為該縣569公里農村公路橋梁和安防設施購買保險服務,一旦出現受災損毀,可及時利用賠付資金進行修復,轉移了風險,建立了有效的防范機制。四是推廣“市場制”。按照“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要求,健全“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養護機制,將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取專業公司負責公路養護,將農村公路養護推向市場,實現路必有養、養必到位,提高養護成效。
促運營,助力產業壯大
干支相連,輻射成網,串點成線的農村路網,打通了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廣平縣結合自身農村資源稟賦,探索出了“農村公路+”發展模式,帶動了扶貧產業、集體經濟、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城鄉客運、物流配送等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農村公路+扶貧。該縣農村公路的持續發展,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農村、扶貧基地延伸,涌現了富硒唐莊、藝峰果蔬等一批叫得響、喊得亮的農業品牌,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筑牢集體經濟發展根基。一是菌菇產業。該縣37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菌菇種植合作社,發展各類菌菇大棚500余個,年產各類菌菇1500萬公斤,年銷售額1.5億元,帶動1萬余個貧困人口就業,實現貧困戶10%分紅,集體增收達60萬元。二是金雞產業。該縣與中國蛋雞第一品牌北京德青源公司深入合作,強力推進金雞產業扶貧項目,目前蛋雞存欄達150萬只,按照“379”帶貧模式,入股分紅累計1554萬元,實現該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三是富硒產業。河北富硒農產品科技開發公司作為地方行業標準制定者,與1.5萬余戶群眾簽訂了富硒小麥種植合同,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麥種,用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回購富硒小麥,輻射帶動發展富硒小麥10萬畝,畝均增收300元。四是建設扶貧車間,發展家庭手工業。目前63家扶貧車間,輻射帶動71個村,新增崗位2100余個,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扶貧對象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通過廠房租賃、加工分成,實現集體增收60萬元。
農村公路+集體經濟。“一村一業、一鎮一品”,該縣發展集體經濟產業格局初步形成,農村公路真正打通了鄉村交通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后一公里”。據了解,2019年,該縣村集體經濟收入1424.5萬元,同比增長63.5%;村均收入8.4萬元,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占比92.9%,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24.3%,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4.73%,依托優質高效的農村路網,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廣平路徑”,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農村公路+旅游。廣平縣堅持以路為媒,以美為介,用農村公路把自然人文和美麗鄉村串聯成線,打造各具風貌、韻味紛呈的鄉村“文化景觀”,“旅游公路”正逐步向“公路旅游”轉變。作為邯鄲市第五屆旅發大會的承辦地之一,在云溪小鎮構筑的鄉土田園游樂新型綜合體帶領下,發展旅游鄉村14個,形成了康養游、鄉村游、文化游、特色游、休閑游等。農村公路串聯起該縣4鎮17個農業觀光園、采摘園、美麗鄉村、特色村落,全縣三分之一以上的村發展成為省級美麗鄉村和國家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示范點。
農村公路+公交。該縣堅持以方便群眾出行為中心,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施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投入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20部,實施公益票價,實現公車公營,落實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乘車優惠政策,全面提升農村客運服務水平,客車通達率達到100%,農民群眾“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的愿景得到實現。2020年結合廣平縣火車站客運開通,與周邊縣城共同開通定制3條公交線路,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
農村公路+物流。該縣充分整合郵政、商貿、供銷等物流資源,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初步建立覆蓋縣、鄉、村的三級物流網絡,實現物流配送的無縫銜接,打造便民惠民的農村物流資源。同時,將農特產品與電子商務深度結合,成功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助農增收不斷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