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安)27年來,他從一名學徒工,成長到專業生產線的技術“大拿”,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他工作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崗位技術難題,累計獲得40余項專利,承擔多個國家級、省市級科技項目……他就是袁新英,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植物蛋白生產部車間主任,公司首席技師。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袁新英和其他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一同接受表彰并聆聽習主席重要講話。近日,得知袁新英回到邯鄲,邯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載譽歸來的袁新英,聽他講述自己的勞模故事和獲獎感受。
記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師袁新英
1
自學成才,扎根崗位積極進取
1993年,剛滿17周歲的袁新英在曲周五金廠參加工作。“剛到廠子里就是一個普通工人,也沒有從事過這個崗位,上手比較簡單,但是對空壓機這種專業工具還是一頭霧水。”袁新英介紹自己剛參加工作的狀態時說,“到了單位幾個月之后就開始學專業機器的使用,畢竟不能一直做梅花扳手、做窗戶拉手嘛。”袁新英介紹,下班后他主動留在單位,拉著主任練技術,在短短幾十天內就把全部技能掌握熟練,從一名普通的員工成長為一名技術人員。
在五金廠工作的這幾年,給袁新英后來踏實工作、積極進取的工作理念奠定基礎,后來因公司決策,在2000年由五金廠跨向色素生產,袁新英也跟著公司腳步走入化工提取方向,這對一個剛熟悉“打鐵”的工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難啊,從扳手直接跨到瓶瓶罐罐的溶劑提取,隔行如隔山啊。”跨行業意味著一切從頭再來,看著滿車間復雜的線路和各種溶劑,他無所適從。但他面對工作的困難沒有氣餒,他相信自己只要下苦功夫,一樣能掌握專業技術。就這樣,他每天加班到凌晨,向各位技師求教,沿著管道線路一點點研究用途,看每瓶溶劑的用處是什么,“每個崗位都要學習,每個崗位的手藝我都要會,我自己就堅持崗位輪換,一定要把這陌生的生產線琢磨透、吃下去。”
幾個月的時間里,袁新英的辛苦工作得到了回饋,他學會了車間內的各種工序,每一步、每一個設備的作用和原理都被他吃下,學會了各個設備的保養維護和修理。2003年,晨光生物上架了新的生產線,他總是圍著機器轉,快速學習新生產線所需的專業知識。一年多的時間里,他逐漸對新設備了如指掌,哪個步驟出了差錯,生產中出現不正常現象他都能排除故障。后來,他的努力得到同事和領導的一致認可,2004年底,他被正式任命為班長。
2
駐守一線,奔赴戈壁艱苦創業
2006年晨光生物在新疆建廠,袁新英主動前往新疆幫助公司建設。“剛到新疆,也就十來個同事在這里,庫爾勒這邊當時都是戈壁灘,周圍也就幾個其他的工廠,荒無人煙的。”
職工少、廠子大、事情多,一件件困難就擺在袁新英面前,人少事多,就只能一個人頂好幾個使。“當時我們提取溶劑的就六個人,可是生產任務重,時間緊張,我們幾個就只能沒白天沒黑夜地趕工,一輪溶劑提取要五個小時,中間稍微休息幾分鐘,然后就繼續下一輪的提取工作,六個人輪流拉溶劑桶,連續三十六個小時奮戰,終于在截止時間內完成了提取工作,沒耽誤工作進展。”據說,當他們幾個人走出車間時,一個個累得站都站不穩了,“恍如隔世啊,我們有一名同事走在路上都快睡著了。”
談及在新疆的工作狀況,袁新英表示在那邊是比較艱苦的。新疆晨光公司萃取生產線設計能力為每天加工原料80噸,袁新英帶領員工進行技改,投入不到百萬元,將產量提高到每天122噸,相當于又建了半條生產線。之后,他們又將浸出器內料格加高,把每天的生產能力提高到132噸。溶劑消耗曾是天然色素生產的一項主要成本,通過持續創新,晨光人將每噸料溶劑消耗量由300多公斤降至4—5公斤。袁新英又通過改進脫溶機、堵塞跑冒滴漏等,使噸料溶劑消耗量降至2—3公斤。改進的萃取生產線蒸發新工藝,每天可節約天然氣800立方米,產品有效成分獲得率提高了2.5%,年增加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
2016年,袁新英在主持完成集團公司棉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后,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甜菊糖生產線改造;2017、2018兩年,袁新英組織主持精制車間擴能改造,在紅辣素日處理能力由18噸提升至30噸、加工費用降低30%的基礎上,又將日加工能力提升到50噸。目前,晨光生物的天然色素產銷量居全國之首,辣椒紅色素產銷量世界第一,辣椒精占國內產量的85%以上,葉黃素、甜菜紅等品種均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
袁新英在晨光生物工作的27年里,對生產工藝不斷摸索、創新,成為公司技術改革的帶頭人。27年間,他創新成果申請專利24項,授權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國際PCT專利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項,市級科技獎勵5項。參與承擔火炬計劃等國家級科技項目4項、省部級及市級科技項目4項。“我們是一線工作崗位,所以可能每年的技術創新多,改造也多,這些榮譽是我們車間所有人一起努力得來的。”
3
金燦燦的獎章,讓他感到自豪又不安
談及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感受,袁新英表示自己的工作和付出能得到國家的認可,他感到非常自豪,同時也覺得自己受之有愧。
從一個“打鐵”的,跨到提取行業,到做出種種技術創新,袁新英在27年的工作中始終保持踏實、學習的狀態,經常加班到夜里兩三點,“一方面來說,自己能夠被認可,能夠獲得獎章,我真的感到榮幸又自豪,領獎頭一天晚上根本睡不著,當我步入人民大會堂的時候,內心的激動和喜悅是抑制不住的;而另一方面來說,我也為自己得到這枚獎章感到不安。”
袁新英說,他在27年的工作歷程中,也就是保證不折不扣地完成領導交付的各項工作,不管時間多長,一定要把工作做落地,做踏實。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繼續堅持要干就干好、要學就學精的信念,帶頭干,加油干,不辜負國家對他的鼓勵,同時更要帶動身邊的同事一起努力,發揮好勞動模范的示范作用,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袁新英從一名普普通通的五金廠工人成長起來,不靠學歷文憑、沒有過人的智慧,憑著自己不甘平庸的鉆研和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不平凡的人生價值。他用工人樸實的品格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