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扮城。記者劉靖攝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袁佳)生活在邯鄲的每一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令人矚目的變化:道路寬了,公園多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翻開邯鄲“十三五”的城建篇章,重溫五年來的奮進歷程,這座城市里每個角落的點滴變化,都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體現著品質優先的態度。
“十三五”期間,古趙邯鄲在城市建設上書寫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城市通行環境逐步優化
“十三五”期間,邯鄲統籌謀劃了主次干道大修、小街巷整治等重點工程項目,通過對城市道路的翻修、改造、精細化管護,讓市民的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人民路是邯鄲東西向交通主動脈。因交通量大且長時間沒有進行過大修,多處路面出現龜裂、基礎下沉、坑洼不平、積水等現象,給車輛和行人出行帶來諸多不便。為方便群眾出行,提升城市形象,2017年5月2日至26日,人民路機動車道進行翻新改造。此次改造東起東環路立交橋,西至西環路立交橋,全長10.6公里。人民路改造完成后,通行能力顯著提升,有效改善了群眾出行環境,有力提升了城市交通承載力。
按照“設施功能完善、便民惠民利民、特色靚麗景觀”的整治標準,邯鄲對城市主干道和主城區內的小街巷同步進行基礎設施功能的改造治理。2017年,17條主次干道進行大修改造,累計大修道路便道22萬平方米;完成街巷綜合整治23條,累計整治道路便道3.8萬平方米。2018年,完成主次干道大修8條,精細化維修道路便道
230余條。2019年,邯鄲開展“精品街道”“美麗街區”創建行動,對主城區40余條小街巷存在的路面坑洼、便道破損、路燈不亮等問題進行逐街逐路治理。2020年,邯鄲累計完成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道路精細化維修15.1萬平方米、便道維修3.9萬平方米、調栽道沿8118米、維修花崗巖板1.3萬余平方米。這一組組數據,生動有力地展示了“十三五”期間邯鄲在城市道路治理方面的工作成就。此外,邯鄲在城市道路主要路口安裝了新型自行車待停防雨遮陽棚180余座,受到市民一致好評。
城市供水保障日臻完善
“十三五”期間,邯鄲立足城市發展和市民需求,供水工作全面提質增效,實現了城市供水事業的長足進步。截至2020年9月底,安全供水4.16億立方米,較“十二五”時期增加3000余萬立方米;供水面積達120平方公里,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5平方公里。
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邯鄲先后實施了荀子大街、毛遂大街、太極路等上水工程建設,新建城市供水管網66.5公里。完成107國道、新興大街、聯紡路等老舊市政供水管線改造16公里。特別是2020年以來,邯鄲加大環路以外管網擴展建設力度,先后實施了馬峰路東延、雪馳路東延、107南延等工程,完成管線建設18.5公里,為冀南新區、馬頭工業園區、馬頭鎮居民飲用長江水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大力推進城市周邊村鎮飲水工程,為20余個村鎮接通自來水,解決了40000余村民飲水難題。
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東部水廠2019年初正式并網運行,主城區日供水能力增加了10萬立方米。實施邯岳輸水管線與南水北調分水管線連通工程后,2016年7月,鐵西水廠正式使用長江水進行制水生產。由此,邯鄲城市供水水源從“雙水源”,進入以南水北調引江水為主、岳城水庫地表水、峰峰羊角鋪地下水為輔的“三足鼎立”供水新格局。“十三五”期間,邯鄲水質年檢測頻次從“十二五”時期末的不足1500余次,增加至2500余次,部分檢測指標超出國家標準3至4倍,實現了保障能力和市民滿意度雙提升。
民生工程扎實推進。邯鄲開通接水網上報裝系統,各項接水辦理流程時限從“十二五”末的平均30個工作日,縮短至20個工作日,部分接水事項辦理實現了“一趟清”。按照國家“三供一業”相關政策,邯鄲對全市75個國有企業家屬區實施了上水工程改造,累計改造用戶4萬余戶,鋪設管線58公里。同時,牢牢抓住老舊小區改造契機,將279個小區列入改造計劃,目前已完成改造43個,正在施工73個。“十三五”期間,邯鄲在全市公園廣場安裝了52臺公益直飲水機,在居民社區安裝了42臺庭院直飲水機,這些“市民泉”極大地滿足社會民生的需求。
城市排水工作亮點紛呈
“十三五”期間,邯鄲以黑臭水體治理為抓手,以建設省內一流排水為目標,通過不斷加強排水設施管網維護,持續提升污水處理保障水平,逐步規范排水行為等舉措,全面提升邯鄲雨水管線排水能力,積極保障服務民生。
改造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近幾年來,邯鄲先后完成渚河路、先鋒路、利民街、鐵西大街等主次干道市政排水管網的新建與改造,雨污水管網由2015年底的946公里提升至1140公里。同時,完成了東、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建設,城市污水收水能力明顯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由“十二五”時期的26萬噸/日提升至36.5萬噸/日,污水處理率由97.6%提升至98.41%,“十三五”期間污水處理總量超過45000萬噸,為全市節能減排任務完成作出了貢獻。
全力推進黑臭水體整治。根據《邯鄲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三年工作方案》,邯鄲通過建立綜合信息平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廠、站、網”智慧排水聯動管理,再生水循環利用,控源截污規范排水以及黑臭水體示范段項目建設等措施,著力提升城市水環境建設。沁河西段、沁河東段、滏陽河、支漳河四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段項目均已完工。在此基礎上,邯鄲大力推進再生水開發利用工作,已累計鋪設中水管網52公里,解決了上百萬平方米的綠化用水問題。同時,向市植物園、邯臨溝、園博園、沁河濕地等實施生態補水,再生水利用總量達6490.37萬立方米,利用率達30%以上,逐步實現城市水生態的自然修復。
保障城市安穩度汛。邯鄲積極推進排水防澇項目建設,通過新建、改造排水管網、建設雨水強排泵站、增加雨水收水口等多項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城市防汛排瀝能力,陸續解決了天澤園、叢臺路兩高之間、鐵西大街磚窯路等市民關注的局部易積易澇問題。
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十三五”期間,邯鄲按照“公園城市”理念,不斷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傾力打造園林城市,努力為廣大市民創造更加優美、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以“城市綠肺”為總體定位,圍繞“自然、野趣、斑斕、錯落”建設理念打造的邯鄲植物園于2018年10月1日建成開放,園區總占地面積約88公頃,園內共栽植喬木、灌木、花草及水生植物共計39萬余株,基本涵蓋了北方地區園林景觀植物主要品種;其豐富的植被、景觀水系、運動主題路網系統為特色,形成集休閑娛樂、健身、觀賞、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生態園林景觀,已成為市民茶余飯后游憩、觀賞、散步、健身的好去處。今年7月1日,總占地約675畝的邯鄲植物園二期開園迎客,該園區在原有植被基礎上,增加了湖溪濕地、亭廊樓閣,實現了植物種類更齊全、苗木搭配更豐富、服務設施更完善、色彩效果更突出的生態園林景觀,成為邯鄲園林景觀植物大觀園、市民群眾打卡的網紅地。
近幾年,邯鄲先后實施了“鮮花扮城”、“口袋公園”建設、“庭院綠化增綠提質”等一系列工程。其中,“鮮花扮城”活動累計打造透視圍欄15.9萬延米,栽植花灌木30余萬株,地被花卉600萬余株,擺放鮮花30余萬盆,在公園、廣場擺放花壇20余處,美麗的景觀受到市民盛贊。邯鄲利用城市的邊角地,高標建設了一批批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口袋公園”,為市民休閑娛樂增加了好去處。綠化進社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則通過拆墻透綠,對透視圍欄進行立體綠化,栽植藤本月季、薔薇等,實現“花開滿墻,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的宜居生活環境。
經過多年的園林建設,邯鄲綠地系統建設成果豐碩,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67%、38.17%和14.29平方米,主城區已基本形成了公園布局合理均勻,服務半徑覆蓋完善;街頭廣場、口袋公園數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道路綠化特色鮮明,法桐林蔭大道生態景觀效益顯著的城市園林新格局。
“十三五”末,邯鄲已擁有叢臺公園、趙苑公園、滏陽公園等8個公園,博物館廣場、工人廣場、火車站廣場等9個廣場,1個苗圃,115個游園,6.77萬株行道樹,1000萬平方米綠地。其中,行道樹比“十二五”末增長23%,綠地面積比“十二五”末增長9%。
伴隨著全市城市綠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富強文明美麗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嶄新宏偉藍圖正在一步步轉化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