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劉敏)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
寬松高效的投資營商環境,是吸引優質企業和項目扎根落地的重要考量指標。如何更加優化企業各種審批事項的辦理流程,為企業發展節約人力、時間和資金成本?今年以來,邯鄲奮力描繪著“放管服”改革“新畫卷”,市行政審批局通過抓實區域評估、幫辦代辦、聯合驗收等硬核措施,以審批服務的“邯鄲速度”,助力企業輕裝上陣,促進重點項目快速落地、推進,厚植發展沃土。
區域評估化零為整項目落地加速度
“入駐之前,冀南新區工作人員告知,節能評估項目已通過園區區域評估,我們不用再自行評估了。”冀南新區賀蘭山小微雙創基地項目負責人文煜華說,區域評估加快了他們的項目落地進度,節省時間20多天,節約評估成本2萬多元。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開展區域評估工作是邯鄲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區域評估是在各類經濟開發區范圍內,由政府提前一次性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各類評估評價事項,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提供給進入該區域的建設項目共享使用。這樣,在該區域投資建設項目不再需要耗時費力重復辦理。
今年以來,為有效節約投資項目落地時間和成本,市行政審批局對各縣(市、區)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指導開展地質災害、節能、水土保持、文物保護、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等7個方面區域評估。5月,冀南新區主動承擔了邯鄲“區域評估”改革試點任務,結合自身產業規劃,選定節能評價、文物保護、環境評價、安全評價四個評估事項開展區域評估。采用低價中選原則,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確定了四類事項的編制費用,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由審批部門牽頭,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快推進。
9月21日,冀南新區節能評價區域評估成果報告編制工作率先完成。9月30日,賀蘭山小微雙創基地項目成為首批“區域評估”的受益者,成功應用節能承諾備案制度成果,讓能評改革措施正式落地生效。
目前,全市其他縣(市、區)正全力加快推進區域評估工作,建設項目評估評審由“單體評價”變為“整體評價”、“零售”變“批發”,大大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從以前“單個項目走手續”變為“先辦手續等項目”,推動項目快速落地投產達效。
“保姆式”幫辦轉變職能重點項目推進快
邯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三期工程項目是省重點項目,開工前,市行政審批局“企業110”服務中心幫辦人員主動與其對接,開展全過程、定制化“保姆式”幫辦代辦服務,用了8個工作日就讓他們拿到了施工許可證,為整個項目建設爭取了時間。該公司黨委書記李紅說:“審批部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面對面指導如何準備報批材料,才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如何讓幫辦代辦效率更高,市行政審批局“企業110”服務中心在創新優化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圍繞全市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和政府投資計劃,變“單槍匹馬”為“專班服務”。成立工作專班,對項目類別和進展情況,分階段、分流程、分事項制定“個性化”幫辦計劃,由幫辦人員全程幫跑對接,提供政務服務“不打烊”,隨時給予指導,幫助解決難題。
讓以前的“企業找政策”變為現在的“政策找企業”。幫辦人員改變了“坐等上門”的受理方式,主動作為、下沉一線。充分發揮行政審批局審批事項集中的優勢,將信息數據歸集共享,提前介入,提供業務咨詢;先后到市建設局、市水利局等11家項目建設部門和涉縣、經開區等9個縣(區),下沉河鋼集團邯鋼公司邯鋼遷建項目、河北省第四屆(邯鄲)園林博覽會等51個省市項目現場,查看建設情況,主動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
今年疫情期間,“企業110”還及時更新服務“菜單”,從“重點幫辦”到“全面開花”,將幫辦范圍擴大至所有與項目開工建設和企業復工復產有關的審批事項。由企業和項目單位按需提出幫辦“訂單”,幫辦人員通過“網上辦”“郵寄辦”等方式,幫辦各類審批事項,全程跟蹤進度,最大限度壓減審批時間。今年以來,共幫助國電邯鄲熱電退城進郊替代項目、邯鄲市職工活動中心等91個項目辦理了立項、施工許可等階段審批事項,總建筑面積150.28萬平方米,投資總額220.09億元。
一個窗口化繁為簡驗收審批駛入快車道
榮盛·錦繡蘭庭幼兒園項目近日完工后,只用一周左右時間便取得了竣工備案證,而該工程能夠短時間內完成所有工程驗收事項,得益于市行政審批局實施的“聯合驗收”。
“以前開發項目在竣工驗收階段需要接受多個部門的驗收,我們要準備多套圖紙、多次跑腿。審批程序多、時間長,辦理一個竣工備案證往往需要數月的時間。”榮盛地產公司項目經理張琰說,“現在實行了聯合驗收,由行政審批局牽頭,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勘驗現場,快速驗收并出具備案證。這樣高效的工作效率,我們太歡迎了。”
“聯合驗收”是邯鄲創新方式、延伸鏈條,在改革審批機制和提供精準服務上的又一舉措。針對工程建設項目涉及跨部門審批的事項環節,市行政審批局推行“一窗”受理竣工驗收階段審查備案業務,統一收件、統一出件;推行“多驗合一”,改變以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單事項驗收模式,實行并聯審批、相關事項同步審查的工作方式,由審批部門牽頭,會同規劃、消防、人防等職能部門聯合踏勘,簽署“并行并聯會簽單”,出具驗收意見。這樣,企業只需一次性提交申報材料,一個窗口、一次報備、一次驗收、一張表單,便可完成多項審批和驗收工作,真正享受到優化審批服務帶來的紅利。
聯合驗收工作開展以后,企業辦理竣工驗收及備案由以往跑9個部門,變為只需跑1個單位即可辦理,“一對多”變為“一對一”;原來需要經辦13個分項驗收,現在申辦5項驗收審查即可,事項壓減61.5%;原來逐事項驗收按照法定時限累計需要耗時31個工作日,現在只要資料齊全、符合驗收標準,聯合驗收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時間節省90%以上。聯合驗收解決了審批環節復雜、流程繁多、要件繁瑣、時間冗長等問題,從根本上暢通了項目審批最后“一公里”。
作為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邯鄲始終把企業遇到的難點堵點,作為審批改革的突破點和著力點,持續完善審批服務體系,助力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