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張君)經過與病魔整整19天的抗爭,患者崔先生臉上終于恢復了久違的笑容。在他如春天般燦爛笑容的背后,是市中心醫院急診內一科全體醫護人員的集體攻關和默默堅守,是人工肝支持系統從死亡線上把他重新拉回。
據介紹,市中心醫院急診內一科前不久收治了1位重癥患者。該男性患者65歲,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和活動性乙型肝炎。此次,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后,被確診斷為“消化道出血,慢性乙型肝炎,亞急性肝衰竭,系統性紅斑狼瘡”。醫護人員給予保肝、退黃、內科支持等多種治療,但是患者肝功能仍進行性惡化,全身黃染癥狀加重,膽紅素及膽汁酸明顯升高,凝血功能明顯異常。
眾所周知,肝炎致肝衰竭的患者,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達80%。急診內一科團隊反復與家屬溝通病情,在取得家屬理解與信任的情況下,給予患者人工肝治療。急診內一科團隊根據患者病情制定了聯合雙重血漿分離吸附技術(DPMAS)+血漿置換(PE)治療,整個過程十分順利,患者未訴不適,3次治療結束后,患者病情穩定,膽紅素較前明顯下降,病情暫時緩解了。
然而,醫生和家屬的心還沒有完全放下,患者又出現了肺部感染。因為患者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正在應用激素不能停,加上乙肝活動,免疫力極低,感染極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科室通過討論調整了治療方案,進行抗感染和免疫調節,隨著藥物起效,感染終于控制住了。19天后,患者從EICU搬至普通病房繼續內科綜合支持治療,他的臉上也恢復了久違的笑容。
據悉,人工肝治療是通過體外的機械、理化和生物裝置,清除各種有害物質(膽紅素、膽酸、內毒素、氨),補充必須物質(凝血因子、蛋白),改善內環境,為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創造條件,或者延長肝移植患者等待肝源的時間的一種臟器支持手段,分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3種類型。雙重血漿分析吸附技術(DPMAS)+血漿置換(PE)治療是近些年出現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療組合,使用吸附劑進行血漿吸附治療,改善黃疸癥狀的同時清除患者體內各種毒物,該聯合治療可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大大地減少血漿的用量,彌補了單獨PE或單獨DPMAS治療的缺陷。
近些年來,該院急診內一科在主任李愛軍領導下,開展了各種血液凈化治療,各種雜合式的血液凈化技術非常成熟。到目前為止,急診內一科應用人工肝技術治療各種原因的肝衰竭數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