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醫保局在全國DRG付費試點城市支付改革論壇上發言。邯鄲市醫保局供圖
醫保支付是基本醫療保險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保障參保人員權益、調節醫療服務行為、引導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
近年來,我省一直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醫保支付方式。2019年,邯鄲市作為30個國家試點城市之一,堅持改革創新總基調和惠民利醫導向,按照“頂層設計、模擬測試、實際付費”總體思路,通過不懈努力,走出了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改革之路。
■筑路夯基,精鋪細墊,以“兩不”為導向確定DRG付費改革路徑的頂層設計
“兩不”,即DRG付費改革工作的“不偏”“不虛”。
把握“三個堅持”,確保方向“不偏”。一是堅持醫保主導,把握工作主動。通過深入調研發現,各地存在經濟發展水平、參保結構、醫療水平等諸多不同,參與DRG支付方式改革的技術團隊各具特點,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在與十幾家技術支持團隊溝通后,最終確定DRG付費改革工作由醫保局主導。二是堅持專家支撐,保障改革效果。規劃建立了咨詢專家、質量控制、病案編碼、信息化平臺建設、權重與費率測算調整等五個團隊。對接邀請了國家醫保局專家團隊中30余名專家作為我市專家咨詢團隊,指導我市工作并對成效追蹤評估。三是堅持博采眾長,贏取多方支持。制定工作計劃注重聽取各個技術支持團隊的意見,經專家評估,擇優選擇最佳團隊,圍繞共同目標協作發力。
注重“三個強化”,確保工作“不虛”。一是強化專業素質,蓄積改革動力。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先后赴北京、沈陽、廣東佛山等試點城市學習調研,與國家醫保局DRG專家對接座談,同沈陽、湘潭、安陽、郴州建立合作關系。先后組織召開2000余人次參加的培訓會6期,邀請北京、沈陽專家授課。組織十余次閉門座談會,對醫療機構如何轉變理念、適應改革等,進一步統一思想、明晰定位,增強醫療機構內生動力。二是強化重點推動,夯實工作基礎。將提高病案質量作為重中之重,完成了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療機構既往三年歷史數據的采集、清洗、入庫和分組,并形成報告;邀請國家級專家對住院信息上傳工作進行現場實操培訓,并隨機抽取病案進行數據質量評估檢查;通過深度培訓,確定了醫保編碼員和質控團隊。自2019年起,由30人組成的病案檢查團隊,分三次對全市近三年15000余份病案進行現場了檢查;組織四家三甲醫院每周開展一次病案質量互查,提升了病案管理質量。三是強化自主創新,搭建信息平臺。對標國家信息平臺技術標準,搭建全市DRG支付管理平臺,完成數據采集及質控系統、分組系統、結算系統等開發工作;完成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接口改造,實現了DRG支付數據采集、質控、分組和結算的全流程信息化;綜合既往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結算費用信息,完成了權重、費率測算,為模擬運行提供了基準;通過參與國家局信息平臺聯調測試,打通了DRG試點從國家到地方系統落地工作,為國家局標準推廣和使用以及監管與評估平臺提供驗證渠道。
■對標測量,精準放線,以“四步走”為標線修筑DRG付費改革的上善大道
2020年7月1日,邯鄲市中心醫院、市第一醫院、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院4家三甲綜合醫院實現DRG付費上線運行。
對接標準,完善政策。執行國家標準,按國家醫保局信息業務規范上傳醫保結算清單,實現試點醫院DRG支付數據持續實時上傳;形成專家梯隊,完善補充了本地專家,建立了務實有效的交流培訓平臺;統一技術標準,按照國家醫保信息業務標準架構重新搭建DRG管理平臺,與國家局信息化建設規劃保持一致;完善配套政策,在《邯鄲市醫保DRG付費結算管理辦法》基礎上,動態調整相關政策、完善配套機制。
組織談判,調整權重。采取市醫保局搭建談判平臺,本地臨床專家自行博弈的方式,組織開展了首次談判。共涉及22個學科、140余名臨床專家,經歷了14場談判,歷時7天。同時,邀請國家級專家主持并現場答疑。通過談判,調整了既往權重測算偏差,兼顧邯鄲市未來醫療水平的提升和重點學科的發展,最終達成了權重調整結果。
模擬運行,跟蹤問效。2020年7月1日零時,邯鄲市DRG支付管理平臺如期正式上線運行,同時實現了醫保結算清單標準的落地。首批4家醫院的支付方式改革工作進入跟蹤評估窗口期。
蹄疾步穩,持續改進。2020年8月13日,召開專題推進會,分析試點上線運行數據,通報病案質量檢查情況,討論存在問題;8月23日,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院召開現場會,研討DRG支付方式背景下的院內績效管理措施;9月7—9日,帶領4家試點三甲醫院主要及分管負責同志赴沈陽市,學習考察院內績效、病案管理、學科建設方面的做法與經驗。
■強勢啟動,平穩運行,以良好改革成效為目標打造DRG付費改革的京畿坦途
自2020年7月1日正式啟動上線運行以來,邯鄲DRG付費改革試點工作在既定的軌道上平穩運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控費提效作用初現。2020年7—12月四家試點醫院的住院醫療服務總費用為16.30億元,較2019年同期總費用降低0.53億元,降幅3.25%;2020年7—12月醫保基金支付總額為9.58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0.50億元,降幅5.21%。
支付方案過渡平穩。按國家醫保局細分組方案對7—12月上傳病例及過往歷史數據進行分組,計算出按DRG模擬支付結果。從數據看出,隨著結算數據質量的持續提升,按DRG支付與按項目支付的偏差值較小,僅偏差-2.50%。
費用結構逐步改良。通過分析首季運行數據,醫療費用最大的結構性變化體現在醫技費用占比的下降,較2019年同期下降0.75%。
數據質量穩步提升。從數據質量上來看,2020年第四季度醫院上傳結算清單中質控不通過為3例,整體質控通過率為99.9%,入組率提升至99.58%,滿足了分組要求。
■維護管養,總結提升,以探索實踐過程中成功經驗為標尺建立DRG付費改革的良性機制
多層次多角度溝通協調機制。一是建立決策溝通機制。醫保局與醫院定期會商溝通,確保對改革的認同。二是建立推進協調機制。每周召開試點醫院醫保科主任例會,高頻溝通協商。三是建立座談交流機制。以醫院、學科為單位,由醫保局牽頭,臨床醫務人員參加,組織座談交流,及時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能效與績效二級管控機制。及時出臺了DRG支付方式改革醫保能效管理辦法,對醫療機構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進行多維度管控,同時引導醫療機構建立內部績效考評管理辦法,突出降本增效,促進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確保服務質量、合理控制資源消耗。
合理格式化的權重談判機制。通過搭建談判平臺,制定專家遴選規則、標化談判流程、明確談判邊界、嚴肅談判紀律。同時,為提高談判效率,委托第三方開發了談判現場工具,促使談判的臨床醫務人員快速響應專家調整意見,及時反饋調整后的結果,使醫務人員明白的談、談的明白,確保談判結果有序有效、公平公正,體現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