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原創 > 正文

革命征程路 紅色映邯鄲

來源:中原新聞網發布時間:2021-06-29 15:01:01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王杰仁 李輝)邯鄲是革命老區,早在大革命時期,邯鄲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領導邯鄲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和農民運動。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挺進太行,轉戰冀南,創建了以邯鄲(涉縣)為中心,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區、154個縣、18萬平方公里、人口2551萬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等機關駐扎邯鄲,人民日報社、新華廣播電臺等重要機關單位也設置在邯鄲,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等長期在邯鄲工作、戰斗和生活,他們為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邯鄲留下了無數非常重要的革命遺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革命征程路 紅色映邯鄲

革命征程路 紅色映邯鄲

  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

  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位于磁縣時時營鄉西小屋村。建筑占地面積861平方米。紀念館陳列有3件遺物,4張圖片,另有人物照片19張,書16本。

  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是由革命烈士王子青在1925年7月領導下創建的。當時直南地轄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共37個縣。

  直南黨支部創建了邯鄲黨史上六個第一,即:第一個中共黨員王子青,1921年在北京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共產黨小組,于1922年7月組建;第一個縣委,中共磁縣縣委,于1926年6月組建;第一個中心縣委,磁縣中心縣委,于1930年4月組建,轄磁縣、彭城、邯鄲、武安四縣,歸中央直接領導;第一個特委,直南特委。隨著磁縣黨組織不斷壯大,在王子青的領導下,黨的活動由西小屋輻射到周邊37個縣,黨的火種燃遍了直南大地。

  長期以來,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一直作為邯鄲市及周邊省、市、縣進行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

  涉縣索堡鎮彈音村位于涉縣縣城西北7.5公里處,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就位于這里,建筑占地面積1323.2平方米,陳列物品106件。

  1941年,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建議成立了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選舉臨時參會議員,選舉產生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邊區政府的成立,加強了晉冀魯豫邊區的政權工作,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區的山地和平原根據地,處于強有力的統一政權領導之下,密切了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聯合協作,奠定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

  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位于赤岸村西部,建筑占地面積1834.10平方米,陳列革命文物506件。舊址完好保存了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的舊居和辦公室原狀,每年吸引了無數參觀瞻仰者。

  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抗戰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設三個師。129師官兵共9160余人挺進抗日前線,建立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12月,129師司令部遷駐涉縣赤岸村。在赤岸期間,劉伯承、鄧小平指揮129師官兵,參加大小戰役31000多次,恢復了198座縣城,把晉冀魯豫邊區建成了華北最大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兵力發展壯大到30萬正規軍,40萬民兵的強大隊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八路軍129師陳列館

  涉縣河南店鎮赤岸村位于涉縣縣城4公里處的清漳河畔,八路軍129師陳列館就位于赤岸村西,依將軍嶺而建,面朝清漳河,東為赤岸村,西鄰烈士陵園。展館建筑面積2252平方米,由序廳、5個展廳和風景畫館組成。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于邯鄲市陵園路中段,是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129師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始建于1946年3月,1950年10月21日落成,總占地面積21.3萬平方米,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共和國首座大型革命紀念建筑,主要建筑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烈士紀念堂、左權將軍紀念館、左權將軍墓、四八烈士閣、烈士公墓等。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是全國著名的獨具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圣地。

  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舊址

  涉縣西戌鎮村距縣城20公里,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舊址就在這里。舊址共有兩處,總面積200平方米。

  邯鄲新華廣播電臺于1946年9月開始播音,1947年3月黨中央撤離陜北后,邯鄲新華廣播電臺接替陜北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同時,新華社(臨時)總社與陜北新華廣播電臺工作人員相繼遷到這里,與駐在東戌的新華日報社、沙河的廣播電臺共同組建成了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的信息中心。

  香城固伏擊戰紀念碑園

  香城固伏擊戰紀念碑園位于邱縣香城固鎮北香城固村西北,緊臨106國道西側。建筑占地面積1289平方米,陳列革命文物69件,其中圖書、圖片資料等50余件,彈藥、武器、戰刀、鋼盔等戰利品若干件。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9年2月10日,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及386旅旅長陳庚指揮下,在此處設伏殲滅侵華日軍25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開創了平原殲滅戰的光輝范例,極大地振奮了冀南軍民抗日的決心和信心,打破了日軍在平原不可戰勝的神話。

  郭隆真紀念館

  郭隆真紀念館位于大名縣烈士陵園院內,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陳列物品40件,屬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郭隆真,大名縣金灘鎮金北村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杰出領導人之一。1923年經周恩來同志介紹,郭隆真加入共青團旅歐總支部,同年轉為共產黨員。在革命斗爭中,郭隆真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為革命做出重大貢獻,后在濟南慘遭敵人殺害。

  平漢戰役(邯鄲戰役)勝利紀念館

  平漢戰役勝利紀念館位于臨漳縣章里集鄉章里集村,建筑面積245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315平方米,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邯鄲戰役(即平漢戰役)中臨漳縣章里集一帶是主戰場之一。1945年10月中旬,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首長迅速布署,制定合理方案,集中優勢兵力將敵包圍,阻止和拖住增援的敵人。30日,解放軍對被圍困在漳河北岸的敵人實施狙擊,并組織民兵在各要道捕捉潰散敵人。至11月2日,取得了邯鄲戰役的歷史性勝利。除少數敵人漏網外,其余大部分被劉、鄧大軍全殲滅于臨漳縣章里集一帶,給予國民黨軍又一次沉重打擊,對阻止國民黨沿平漢路北進,掩護解放軍迅速部署及爭取國內和平,均起到重要作用。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日韩欧美动漫国产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