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宋尚勇)邯山區南堡鄉劉村位于中華大街南側,緊鄰邯鄲市第一中學,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劉村建村已有2000多年歷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得到了革命的洗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人杰地靈的肥田沃土,讓劉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黨支部書記劉彥祥和村兩委的帶領下,經過村民的努力奮斗,劉村成為美麗鄉村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村黨支部書記劉彥祥帶領全體黨員以及村民圍繞“黨建引領、文化帶動”的總思路,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劉村先后被評為“河北省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河北省衛生村”“2018-2020年度文明村鎮”“省級森林鄉村”等稱號。
學習黨史深入人心
劉村黨支部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圍繞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偉大貢獻、初心宗旨、重大理論成果、偉大精神、寶貴經驗等6方面學習重點,通過舉辦研討班、讀書班、觀看紅色影片等形式,分專題開展學習研討。結合“三會一課”和“13號之聲”主題黨日等形式,結合實際開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上率下,在學習上有更高標準、更高要求,在學黨史、講黨史、懂黨史、用黨史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黨支部書記劉彥祥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結合村實際情況把每月的黨員生活會作為必修課,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堅持每天早晨村支兩委“碰頭會”,及時溝通交流,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健全規章制度,持續推動“不忘初心、凝聚人心”基層黨建體系建設往深里做,往實里做。依托初心課堂,定期開展“13號之聲”主題黨日活動,暢通民意架起“小板凳連心橋”,解決村民的憂心事、煩心事。
專題宣傳特色宣講
要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為了全力做好黨史宣講活動,成立了“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利用“小板凳連心橋”“初心課堂”等多種形式深入鄉村、學校、企業等場所開展黨史宣講,擴大宣講覆蓋面和影響力。
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河北干部網絡學院學習平臺等開展線上學習,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劉村多方籌集資金打造了占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邯鄲往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教育基地通過大量的實物、照片、文獻資料集中展示了自清末民初至新中國成立在邯鄲這片熱土發生的慷慨激昂、催人淚下的斗爭史、奮斗史,警省后人,昭示后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此外,為了進一步發揚本村文化,深入挖掘村內歷史,發掘本村元代詞人張之翰精神內涵,打造了張之翰博物館,將張之翰人格、文風和歷史功績告知后人。
不忘初心堅定信念
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用好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黨員干部瞻仰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等教育基地,組織聆聽老革命老黨員作報告,發揮先進典型的教育引導作用。
為緬懷革命英烈,弘揚民族精神,劉村組織鄉村干部、黨員赴臺兒莊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實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銘記光輝歷史。
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員義務,以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優良傳統激勵自己,努力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貢獻。
以民為本解民之憂
劉村黨支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展“團結就是力量”專題學習教育,并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組織廣大黨員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黨支部書記劉彥祥和村兩委干部定期組織入戶串訪,對群眾反映的大小問題,都要及時開會解決拿出方案,對群眾反映的吃水和污水問題,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找技術,找專家,使得劉村的上下水管道得以順利解決。
目前村民吃水實現了雙配套,既有深井放心水,又從中華南大街市政自來水公司鋪設了自來水管網,同時污水管道也已投入使用,上水管道累計鋪設7000多米,污水管道10000多米。
為了徹底改善村莊污水橫流、道路損壞的現象,村內大力開展“六清一拆”活動,共清理村內月臺、門臺、殘垣斷壁近8000米、清理清運垃圾30000余立方米;村內3千米的主街道全部高標準鋪設了柏油瀝青路面。為進一步改善村莊環境,增加村內綠化,種植國槐800棵,種植紫荊碧桃類植物3000余株,極大地美化了村莊環境,村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村內(雙代)進行了全部改造,無害化廁所改造達到85%以上,村內無散亂污企業。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每年代繳醫療保險,村內全部更換了路燈、環村設置減速帶等一系列措施。
劉村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啟動了特色藝術村的建設,以南湖公園、萬畝桃源為依托,邯鄲往事紀念館、冀南民俗館、張之翰紀念館為龍頭,全力打造青少年藝術體驗館、街畫創作基地、攝影藝術拍攝基地以及燈光噴泉等一系列項目。用藝術的方式,激活鄉村的記憶,帶動鄉村文化的提升。發展鄉村特色旅游、藝術培訓、藝術會展等產業,讓村里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讓村民過上既宜居又富裕的美好生活。
注重村風民情,關心村內的孤寡老人、貧困戶、軍烈屬等,逢年過節,黨支部書記劉彥祥都會帶領兩委干部前往慰問,當面能解決的困難問題,絕不拖延。讓群眾深深地感受到黨組織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讓服役的官兵沒有后顧之憂,安心保家衛國。對于建檔立卡及低保戶定期走訪,帶去黨的關懷,了解日常生產活動時所需,解決問題。
劉村兩委始終把辦實事、解難題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以“學黨史、辦實事、暢通民意解難題”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聚焦轄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辦實事的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難題的成果匯聚民力,切實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導廣大黨員和轄區居民感黨恩、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相信劉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