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陳釗)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叢臺區人民路街道通過積極探索社會基層治理新模式,努力增進人民福祉,圍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民評民說為標準、民心民力為依靠、民意民聲為依據、民愿民盼為方向、民惠民富為目標,一件接著一件抓,交出了一份溫暖的答卷,也形成了“人人參與社會治理,人人助力城市發展”的強大力量。
A
分類辦理就地化解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邯鄲市叢臺區人民路街道通過高標準建設推廣“一委一庭三中心”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和人民調解網絡,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有效地維護了轄區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成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抓手,建設中心城區的“第一道防線”。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38起,調解成功35起,調解率92%。
夯實基礎,鞏固提高現代化社會治理水平。人民路街道堅持人民至上原則,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認識“一委一庭三中心”建設在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隱患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創新社會治理、維護和諧穩定的政治高度,把“一委一庭三中心”規范提升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規范提升攻堅任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三心”布局,打造解決群眾問題“終點站”。一是“用心”打造接待群眾新平臺。人民路街道設置“一委一庭三中心”群眾接待處,同時在墻上公示了辦事流程,使群眾踏進街道的第一步就能及時享受到熱情的接待和服務。二是“精心”打造服務群眾主陣地。街道整合資源,在區委政法委、區信訪局、司法局和區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高標準提升街道法庭、群眾工作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中心和綜治中心建設水平,相關職責制度上墻,相關臺賬資料規范整理。三是“初心”選配服務群眾新標兵。街道嚴格選派業務素質高,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擔任中心專職人員,真正把“一委一庭三中心”打造成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群眾問題的“終點站”。
“三項”機制,打開基層治理新路徑。一是織密三級網格風險預防工作體系。一級網格由樓院長組成,能及時發現問題,情況清楚反應迅速。二級網格由社區干部組成,通過定期走訪、電話詢問、每周召開樓院長會,隨時接受樓院長上報問題線索,啟動排調機制。三級網格為街道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中心,每周社區書記例會上對各社區工作進行收集匯總,受理社區化解不了的疑難案件,啟動街道大民調機制,對街道也解決不了的,上報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心處理。今年以來,通過三級網絡,街道社區共化解70余起矛盾糾紛和信訪隱患,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二是“四員八角”互動聯調工作機制,共同調解矛盾糾紛。今年上半年,街道開展聯調20余次,成功化解了16起疑難案件,群眾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三是疑難群體案件化解“五步工作法”,即“選代表、常溝通、隨時問、協商定、依法辦”五步工作法。目前街道龍鼎、融通兩個破產重整項目,正是依托“五步工作法”,與群眾搭建了對話平臺,及時與群眾溝通,取得了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實現了和諧穩定。
下一步,人民路街道將學習兄弟鄉街道先進優秀經驗,結合自身特點,依托叢臺區新時代社會治理中心大數據平臺、智慧信訪和“互聯網+”,探索實行視頻調解、網上信訪、網上立案、電話專線等,搭建服務群眾網絡“直通車”,提升服務質效,為全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工作基礎。
B
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一崗三辦”讓服務有態度有溫度有速度
人民路街道轄區屬于典型的老舊城區,居民以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居多,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強化黨建引領、突出治理特色、引導群眾參與,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為轄區廣大居民群眾提供“熱情、溫馨、便民、高效”的服務。
街道行政綜合服務大廳內“黨員先鋒崗”就是專門針對特殊人群提供“一崗三辦”服務,即“上門幫辦、暖心代辦、延時助辦”。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患有重大疾病的居民,提供“上門幫辦”服務;針對手機使用困難、行動緩慢、聽力障礙的居民,提供“暖心代辦”服務;針對上班族、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延時助辦”服務;針對前來咨詢非服務中心業務事項的群眾,提供“黨群聯系卡”,卡片上印有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各科室負責人的姓名、電話、負責工作事項,讓居民群眾與相關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取得聯系,免去來回奔波之苦,盡量讓前來辦事的居民“一趟跑清”。
今年春節前夕,轄區居民周先生帶著懷孕的妻子回來探望父母,不料趕上河北省疫情突發,妻子預產期提前,周先生為辦理準生證的事犯了難,因為常年在北京打工,也不了解街道具體位置,于是就趕緊打電話來咨詢,街道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專門為其提供“延時助辦”服務,當日晚上21時為周先生辦理好一胎生育登記證。周先生感激地說:“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辦好,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人民路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事踐初心、以服務暖民心,力爭做到“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為群眾帶來有態度、有溫度、有速度的優質服務。
C
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礦建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人民路街道礦建社區轄區共有8個樓院,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今年,礦建社區新的社區班子組建后,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方法新路子,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積極探索實施基層治理“4+工作法”,打開了社區治理新格局。
“黨建+平臺建設”。搭建“黨群議事廳”平臺建設,共商共議社區建設。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居民通過平臺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16個方面69條建議,社區組織召開黨群議事會9次,參與人數達到200多人次,受到轄區居民群眾的高度肯定。
“社區+物業管理”。成立叢臺區首個業主委員會,通過招標方式引進物業服務公司,由居民代表和物業公司洽談入駐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簽訂合同,共同監督物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業主滿意度,充分發揮居民參與意識,實現“我的小區我做主”。
“網格+紅色樓棟。礦建社區將支部建設延伸至小區和樓棟,充分發揮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形成以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單元長為三級網格,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黨員覆蓋率達到65%以上。
“智慧+安全管理”。利用智慧平安社區平臺系統,構建信息化數字化社區防線,進一步提升小區居民的安全感。朝陽路11號院內率先成為智慧平安社區。孤寡老人的安全、流動人口信息管理、車輛安全、居民財產安全等都能夠做到及時監管和防范。今年上半年幫助物業破案10余起,提升了小區基層治理合力和戰斗力。
通過實施基層治理“4+工作法”,實現了社區事務黨群共謀、共建、共議、共享、共評、共管。“小網格”撬動城市“大治理”,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