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開始,邯鄲地區遭遇了連續多日的強降雨天氣,22日,人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晴天。可堆積在道路上的淤泥、散落在公路上的落石,還有水毀路面、地下室積水等難題都擺在了我們面前。
為讓城市快速恢復功能,讓我們的生活回到正軌,城管、環衛、園林、交通、電力等部門和社區相關人員積極投身到汛后重建的各項工作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不受影響,也為汛期抵御暴雨的再次來臨筑牢了防線!
城管:緊急整改
7月22日下午起,排水管理處馬不停蹄開始雨后整改,排查維護市政排水設施、檢修排水泵站電機、維護保養應急搶險設備等,為應對下一場強降雨做好充分準備。
在磁縣陶泉鄉五里河村,鎮村干部組織大型機械正在清理被淤積的河道,修復損毀道路和橋梁。 邯報防汛一線小分隊記者 范文平 攝
在連續的降雨中,有些雨污水井蓋發生松動、移位、缺失,一些收水口蓋板、井箅損毀,面對這些問題,排水管網維護人員及時對防汛區域排水設施開展巡查工作。截至目前,雨后清掏收水口21座,維修更換排水設施32座。
暴雨過后,大量的泥沙、樹葉、垃圾等雜物被沖入市政管網。為了騰空管道容量,保障收水能力,排水管理處管網清淤人員重點對立交橋下及廣泰街、富強路、果園南路等路段開展雨污水管線疏通,目前已緊急疏通18個井段,共計700余米,確保了排水管線通暢。
在此次大暴雨期間,39座排水泵站連續多日全力抽升。為了保障設備的運行正常,雨后排水泵站及設備維修人員重點對京廣鐵路沿線13座立交橋雨水泵站和邯臨溝雨水強排泵站、支漳河雨水強排泵站、沿滏陽河4座雨水強排泵站以及3臺全液壓式移動泵車、3臺自吸式移動泵車、4臺應急電源車等應急發電和抽升設備進行排查,同時對泵站的進水格柵進行全面檢修、維護保養,確保設備運行正常。
武安市環衛工人正在清理雨后的斷枝和落葉。
供電:日夜值守
在國網邯鄲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智能監控中心內,工作人員楊津州一刻不停地盯著眼前的大屏幕。辦公室內,四臺電腦、一臺智能監控大屏,幾個屏幕上不停切換著全市各縣(市、區)監控區域內的電力設施運行情況,楊津州的工作就是不間斷做好重要線路、重點區段及無人值守變電站遠程巡視工作,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信息及時發給各個轄區內的電力工作人員,派人前去搶修。三班倒,24小時值守,楊津州和同事們緊盯著屏幕上可能出現的各類信息,精神高度集中。
武安市環衛工人正在沖洗雨后路面上的淤泥。
連日來,用電告警信息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左右,主要原因是有人違規在高壓線下方進行施工。“因為暴雨過后,各個道路上會出現一些其它項目的搶修人員,或者有些工程陸續開始施工了,但是他們這些人員不知道上方有高壓線路,我們就得在群里告知轄區內的工作人員,讓他們立即前往這些地點進行勸阻,避免危險的發生。”
“已到達現場”“已處理”……楊津州看著群里一個個回答,眉頭漸漸開始舒展。
管網維護人員在巡查排水設施。
園林:迅速修整
7月23日下午,叢臺廣場上,園林局的6名工作人員正在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廣場中央用各類鮮花組成的圖案中,由牽牛花組成的那一道風景線已經開始凋零。“牽牛花最怕水了,這幾日的大雨過后,把它們都澆壞了,這些花都活不了了。”工作人員張金堂告訴記者,這兩天他們從早忙到晚,就是要把這些花朵清理干凈。
早上八點半開始,在叢臺公園,張金堂和同事們開始清理各類殘花,他們彎腰、撿拾、托舉,一筐筐地收集到大卡車上……一天八個小時下來,這一整套重復的動作,讓張金堂的腰有些吃不消,胳膊也逐漸抬不起來。
暴雨期間,園林局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一線,對于阻礙交通的樹枝、有安全隱患的樹木進行排查搶險。如今暴雨退去,作為市區風景的“理發師”,像張金堂一樣的園林人,出現在各個公園、廣場、道路兩旁,只為居民生活里那一抹美好風景。
排水管理處工作人員在進行清淤作業。
環衛:加緊“美容”
“今天干完活還不到六點,我就能吃點東西,有時候帶著干糧也顧不上吃。”武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工人任樹云笑著說。
據武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工作負責人介紹,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是從凌晨四點半到晚上十點半,其中每八小時換一次班。大雨期間,所有環衛工人都進入了24小時工作制,按時工作成了按“需”工作,只要有需要就一定在崗。
“在雨中追著垃圾箱跑的任樹云特別可愛,但更讓人心疼,雨停后,清淤工作量大,她又凌晨三點就起來干活。她今年已經57歲了,我們都勸她注意身體,可她就是不聽。”環衛工作負責人說道。
冒雨追回被沖走的垃圾箱,早早起來清理淤泥和垃圾,任樹云對于她的工作有股子“拗勁兒”。可正是這股勁兒,才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她負責的富強路汽車站段為低洼路段,垃圾淤沙都被沖刷到此。她用鐵鍬、掃帚等工具先將厚厚的淤泥清理掉,隨后清掏水箅子、拾撿磚頭和樹枝等雜物,最后利用養護車對雨后路面巡回沖洗,確保“路見本色”。這一路段大約5000平方米,她一個人用三個小時的時間,全部清掃完畢!
其實,不僅是任樹云,武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800余名環衛工人都從雨中堅守到雨后,他們分工協作,對淤泥沉積路面進行全面清掃、深層沖洗,共沖洗淤泥路面62500平方米,清理淤沙及各類垃圾約98噸、收水口垃圾780余處,并及時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毒,防止疫病的滋生。
村民正在清理鄉間小路的淤泥。
社區:細心守護
7月23日上午,在廣樂社區,社區書記王瑞花召集物業公司代表、業主委員會代表、社區工作人員多方參與,緊急召開了一場會議,會議圍繞的主題只有一個,“廣樂小區網通苑地下室積水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決?”
連日的大雨,致使廣樂小區網通苑內地下室積水嚴重。7月21日下午,居民用盆、瓢往外舀水,但積水仍在慢慢上漲,經過短暫商討,王瑞花決定,“得趕緊用抽水泵排水。”
從21日下午7時到當晚10時,社區和物業分工協作,一邊守護抽水泵,一邊和居民一起人工清理積水。22日上午,隨著雨水的逐漸減少,抽水泵開始加大馬力,地下室的積水水位也在逐漸降低。
“之前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那這次除了雨水大,還有什么原因?”王瑞花一改往日的溫柔語氣,態度十分堅決。“我們所有社區工作人員近1個月沒有休過周末了,開完這個會,我們得趕緊挨個巡查轄區內的9個小區,排查所有井蓋。”她說。
武安市馬家莊鄉韓馬村村干部帶領村民自己動手清理雨后淤泥,打通村里道路。
村干部:疏通道路
7月24日,記者來到武安市馬家莊鄉韓馬村。受強降雨天氣和地勢特點的雙重影響,馬家莊鄉受災程度相對嚴重,韓馬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路基坍塌和行道樹傾倒等問題,導致道路中斷。
“昨天晚上九點,村里的所有道路都已經清理完畢,恢復正常通行了。”韓馬村支部書記孟玉偉告訴記者。
從雨漸停孟玉偉便開始帶著其他村干部揮著鐵鍬、釘耙等工具到各個路段鏟除淤積物、清除垃圾,僅用一天半的時間就打通了全村的道路。“還得靠群眾,不然我們幾個人根本干不完。”孟玉偉欣慰地說。韓馬村整個村莊只有一條路,下雨時所有的雨水都匯集到這條路上,導致村內路面水毀相對嚴重。也正因為只有一條路,孟玉偉他們必須加班加點地干,不然就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村里的路很窄,大型機器進不來,一開始我們就全靠人力。”孟玉偉說,擔心萬一路沒打通之前再次降雨,那就更麻煩了。等不到市里的統一安排了,村里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他便自掏腰包到十幾公里外的地方找來了小型鏟車,加快了清障速度。可即便如此,還有兩個路段因過于狹窄只能靠人力來疏通。
在所有鄉干部和村干部的帶領下,截至7月23日,馬家莊鄉全域路網均被打通,恢復通行!
涉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雨后公路上的落石。
交通:確保暢通
受強降雨影響,涉縣全縣道路損毀嚴重。4條國省干道有165公里50余處、610條農村公路有1365公里500余處,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泥石流、路基塌方、橋梁損毀、路樹傾倒等災害。
“必須刻不容緩地搶通興陽線,才能確保物資能夠第一時間送至受災地區。”涉縣交通運輸局公路站支部書記、站長申彥峰說。從雨中到雨漸停,他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在公路上作業。在一次夜間搶修中,落石從天而降,眼明手快的申彥峰一把推開了身邊的同事,有驚無險地避開了一塊拳頭大的山體落石,可也意外扭傷了腳踝。即便如此,他也輕傷不下火線,一瘸一拐地和同事們奮戰在一線。
他還積極聯系省市專家來實地勘測,共同探討設計方案,提升重建效率,避免再次發生險情。
據介紹,涉縣交通運輸局將全力推進雨后重建及全省旅發相關工作。7月26日前完成數據收集核準及恢復重建方案;8月10日完成施工圖設計;8月底前完成省旅發大會行走線路及相關線路的建設提升;10月底前完成全部道路恢復重建。
村里正在進行消殺工作。
磁縣:迅速開展災后重建
7月19日20時至22日14時,磁縣陶泉鄉經歷了特大暴雨,降雨量達到431.4毫米,引發山洪災害。全鄉電力、通信一度出現中斷,多處道路、石堰坍塌,農田、房屋、水利工程受到不同程度損壞。陶泉鄉五里河村是磁縣深山區的一個小山村,7月11日主汛期以來,該村經歷了兩次暴雨襲擊,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7月26日,記者趕赴五里河村實地采訪村內雨后重建工作。
記者在前往陶泉鄉的路上看到,多處道路單側被強降雨沖毀。在被沖毀的路段,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設置安全圍擋和警示、禁行等標志,提醒車輛繞行。車行至五里河村村口,主街道路部分路段被水沖毀,低洼的穿河路仍有約不到半車輪高的水流淹沒道路,車輛可緩慢通過。村干部介紹說:“路被水毀之后,我們村干部和黨員群眾70多人迅速清理河道淤泥、垃圾雜物,在水流上搭建了簡易橋方便村民通行。”
山洪過后,當務之急是恢復出村路。7月23日,五里河村支部書記趙金文組織黨員群眾運渣土,填入坍塌的路基。“趙金文帶頭將懸空的路面鑿開,這樣可以填放渣土,鞏固路面。在鑿路面的過程中,路面坍塌,趙書記摔到了溝里,因此負傷”,包村干部告訴記者。
據村民回憶,趙金文當天還是堅持工作,完成了鋪墊道路的工作。這條路是村民出村和過往車輛的唯一通行路。趙金文說:“在困難面前,黨員是一面旗幟,咱們要當群眾的主心骨,想事、干事先想著群眾方便,咱們出點力、流點汗,換來群眾的方便,這是一名黨員、一名村干部應盡的本分。我是村支書,我應該帶頭干。”
此次重建工作,五里河村共組織黨員群眾150余人次,安排多輛三馬車、5輛鏟車、5輛鉤機,共清理河道淤泥河渣100余立方米,清理垃圾雜物30余車。村里修通了往岔口的簡易道路,暫時解決了五里河、高穴、十步槽、東花園、西花園、后花園等6個村的出行問題。
“此次強降雨前,我們村兩委干部組織轉移了群眾38戶97人,全村無人員傷亡”,包村干部介紹說。
五里河村養老院是轉移村民的臨時安置點,臨時安置點內可供村民休息,村干部輪流給轉移的村民做飯,解決了吃飯問題。
目前,該村正在積極組織力量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感謝有你,讓我們在雨中看到希望,讓我們在雨后一如往常。我們的城市,因你而“晴”!
邯報防汛一線小分隊記者 薛雅蘭 武悅 曹楚琦/文 范文平/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