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賣等即時配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從業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外賣騎手已超1000萬人。從平臺數據看,餓了么活躍騎手超過400萬人;美團的騎手以年均近20%增速攀升至745萬人,2024年數量依然快速增長。
戴著頭盔、身著工裝,無論是冰天雪地、還是風和日麗,他們以飛奔的姿態在大街小巷穿梭,高峰時如潮水般涌動……或黃或藍還是著他色工裝的外賣騎手,已然成為都市社會經濟生活中一道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風景。
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選擇做騎手去送外賣,不失是一部分年輕人亦是部分中年群體的選擇。這個行業可以確保有穩定的收入用以維持生計,一騎手表示,雖然風吹日曬受點罪,但收入撐起了整個家。此外,這個行業自由度較大,不想接單的時候關閉系統就行。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表示:“美團的騎手主要來自服務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大部分是兼職,或作為工作調整期間的臨時救急和‘中轉站’。近半數累計工作不滿3個月,只有11%的騎手累計工作滿260天。”兼職者選擇,起到就業緩沖的作用;專職者選擇,就業收入相對穩定。而且,外賣騎手的高效配送,極大地便利了大眾生活。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各種美食、收到所需物品,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于便捷性的追求。
然而,我們也應看到,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是外賣騎手普遍面臨的。有數據顯示,2018年勞動時間超過10小時的騎手占比為36.5%,2021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62.6%。多名騎手表示,一個站點近百名專送騎手中,也就兩三個人能實現月薪過萬。面對行業壓力,為了多接單、多賺錢,在高峰時段,有騎手常常爭分奪秒,在馬路上風馳電掣,包括逆行、超速、闖紅燈等。而這些“優化”的行為和數據,又會生成新的標準和游戲規則,驅使騎手們跑得更快、干得更多,而且是不得不那樣干。因為超時罰款、差評扣錢等嚴苛的考核機制,讓騎手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那么,一方面要將外賣盡快送達,另一方面需保護好騎手的勞動安全,二者如何做到平衡與科學?在各方推動下,平臺開始改進和調整。繼“防疲勞試點”“騎手協商懇談會”等舉措后,2025年元旦前夕,美團發布公告稱,將建立算法公開機制,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推動從負向處罰向正向激勵的轉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積極探索,完善政策措施,不斷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總之,超1000萬外賣騎手的飛奔,他們不僅是為了生活,更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一種新就業形態的體現。需要共同努力,讓他們在奔跑的路上更安全、更有尊嚴。劉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