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彰顯魅力享譽中外的旅游強市
到2027年,全市5A級旅游景區達3家,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
到2035年,全面建成區域文化旅游中心,成為旅游強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邯鄲市委十屆五次全會提出了推動文旅產業繁榮發展的戰略部署,為邯鄲市新時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擘畫了藍圖、明確了路徑。
從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熱土,到新時代的綠水青山,通過精品打造、特色開發,我市的紅色文化游、山水休閑游、美麗鄉村游、生態養生游、民俗體驗游等蓬勃興起。太行山岳旅游、中部古趙歷史旅游和東部美麗鄉村旅游三大休閑度假特色板塊,使原本分散的景點如同大珠小珠般落入全域旅游這個玉盤之中。太行紅河谷、水韻古磁州、康養東太行、響堂石窟寺、復興園博園、廣府太極城、古趙回車巷等片區,促進了文化、生態、康養、旅游深度融合,也讓更多人感受到邯鄲旅游的厚重實力、蓬勃活力、無限魅力。
走進涉縣赤水灣太行民俗小鎮,這里亭臺典雅,弦歌悠揚,一派古香古色的水鄉風光。晚上,塔樓水幕光影演繹秀《風華涉縣》吸引大量游客駐足觀賞。在紅色記憶小鎮,每一座1:1革命舊址復原建筑都記錄著崢嶸的抗戰歲月,大型行浸式夜游體驗劇《再回太行》讓人瞬間回到那個血與火的革命年代。這兩場商業演出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成為我市文旅融合新典范、新亮點。叢臺區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全長540米,業態布局分為文化文創、商業百貨、餐飲小吃、休閑娛樂、大型餐飲五個板塊,街區著力打造的“夜經濟”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豐富的夜生活元素,也增加了周邊商鋪銷售收入,成為“網紅打卡地”。2022年12月,赤水灣古鎮和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入選《河北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勢必有效推動我市“夜經濟”不斷向產業化、專業化、品質化方向升級。
寒冬季節,不少騎友在磁縣慈興大道上快樂騎行。慈興大道起于溢泉湖畔,止于磁縣西部陶泉鄉的天保寨景區,其間穿平原、越丘陵、跨山區。從人文歷史到紅色文化、從生態康養到研學體驗,慈興大道助推方特國色春秋、磁州水墨園、溢泉湖、險峰渡槽、天保寨景區全域組團發展,并與太行紅河谷形成連片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騎行、自駕、自助游的旅游新模式,并帶動沿線鄉村旅游發展,這條休閑親水登山體育旅游線路入選河北省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名單,實現了旅游+體育的深度融合。
A級旅游景區是優質旅游資源供給的重要陣地。2022年7月,武安市古武當山、廣平縣趙王印象城等景區先后被授予4A級旅游景區資質,我市4A級以上旅游景區已達17家,每年接待游客數量占總接待人數八成以上。
邯鄲旅游要實現質的提升,必須在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基礎“六要素”上做足文章。“目前,峰峰礦區響堂山景區、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正全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磁縣天保寨、雞澤縣詩經文化園等景區正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各縣(市、區)也在加大固有資源整合和新興景區景點打造力度,爭取利用兩年時間實現每一個縣(市、區)至少要有一家3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市文廣旅局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成文介紹,要結合邯鄲地方特色餐飲,繼續打造一批以地方特色小吃、品牌餐飲為核心吸引物的新型旅游街區和景區。優化調整旅游住宿結構,培育10家精品文化主題酒店、10家智慧旅游酒店,打造10處精品民宿示范區。推進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到2027年全市4A級以上旅游景區實現二級以上公路覆蓋,
重點旅游鎮村道路基本實現滿足自駕車、旅游大巴車安全、便利、舒適行駛要求。開發成語文化、太極文化、磁州窯、黑陶、草編等一批精品旅游商品,滿足游客購物需求。鼓勵、支持景區和度假區開發特色旅游演藝節目和觀賞性、參與性、體驗性強的娛樂項目,打造旅游娛樂精品。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完善游客服務中心、咨詢中心、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構建自助旅游服務體系。
——到2025年,全市A級以上旅游景區達到40家以上,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名縣分別達到3家以上,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9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400億元。
——到2027年,全市5A級旅游景區達3家,省級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名縣分別達到4家以上,培育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以上,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
——到2035年,以高等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全域旅游示范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為代表的優質旅游供給更加豐富,旅游業綜合功能全面發揮,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區域文化旅游中心,成為旅游強市。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