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又到杏子飄香時。走進安陽市內黃縣中召鄉時砦村20余公頃大棚杏種植基地,大棚內枝繁葉茂間,一顆顆沉甸甸、黃橙橙的杏子掛滿枝頭,果香四溢,極為喜人,村民正在將一顆顆個頭碩大,橙黃飽滿的杏子采摘進竹筐。大棚外,村民挑果、裝盤、過塑、裝箱、搬運、裝車,一系列流程有條不紊,一番豐收忙碌的景象。
果農吳志祥走了過來,邀請記者品嘗他家的杏子,他告訴記者,今年氣候適宜,杏子個頭普遍偏大,慕名而來的銷售商特別多,供貨訂單應接不暇,從東北到深圳,從江蘇到上海,光是鄭州的訂單都排到了一周之后。拿過杏子一口咬下,汁水充沛,酸甜可口,吳志祥驕傲的說到,這里的杏子都是好品種,你們現在吃的是金太陽,過兩天還有凱特杏也成熟了,個頭更大,更甜。
提起收入,吳志祥高興的分享到,他家目前有三個大棚,一個大棚量產四千斤左右,一斤能夠賣到5元,一個大棚收入近兩萬元。說到大棚管理,吳志祥又滔滔不絕的講了很多杏樹的種植條件和管理方法,他說,種植杏樹年久了,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杏樹管理不算麻煩,自己常年在北京打工,家里三個大棚只有他媳婦在管理,杏子成熟時回家幫家人采收。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政策、資金、技術引導和幫扶下每年都有穩定較高的收入。
中召鄉杏樹種植已有20多年歷史,全鄉種植面積多達900余畝,主要種植模式有三種:溫室暖棚、冷棚、露天,成熟時間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溫棚杏4月中旬成熟,售價也最高;冷棚杏五一前后成熟上市;露天杏夏收時成熟。每年從3月份的疏果管理期開始,小青杏就被客商收走,銷往東北,深受孕婦的喜愛。近年來,中召鄉引導農戶選用優良品種,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努力提高農產品品質,傾力打造生態品牌,贏得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信賴。每年杏產值達1700萬元以上,同時規模化生產吸納務工100多人。
自“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中召鄉精準發力,因村施策,整合優勢資源,依托區位優勢,做強主導產業,在“果蔬經濟”上做文章,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下一步,中召鄉將增強村級爭創“產業興旺星”意識,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完善工作機制,指導各村全面落實“產業興旺星”創建任務,確保創建工作深入人心,以創建成果增強鄉村振興新活力。
-----------------------------------------------------------------------------------------------------------------------------------------
中 原 新 聞 網 安陽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