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送清涼 關懷撫人心
——市救助管理站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探訪
安陽融媒記者 賈培 趙曉鳳
近期,市救助管理站開啟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為流浪乞討人員送上一份“清涼包”。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上的特殊群體,也是政府兜底保障的重點對象。為了維護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益,市救助管理站調動全站力量上街開展救助工作,保障(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人員安全度夏。
“我們的救助專用車上裝著飲用水、清涼油、食品等物資,不間斷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就是為了找尋露宿街頭人員,及時送上一份‘清涼包’。”6月30日,見到記者,市救助管理站站長袁繼紅便開始介紹,他們會重點關注橋下、涵洞、火車站、小公園等區域,盡最大努力為需要的人員提供支援和救助,送一份清涼與希望。
救助活動開展以來,工作人員采取定時與不定時相結合的巡查方式,尋找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流落街頭的人員。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會根據氣溫情況適時調整上街巡查頻次和車次,如有市民來電提供線索,便會馬上出勤。及時的行動,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流浪人員的安全。
如果上街巡查體現的是主動救助,是日常救助工作的補充,那么智慧救助系統精準操作運用,則是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向縱深發展的“互聯網+”新型探索。
“來,小紅(化名),咱錄入一下信息。”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再次通過人員識別系統,比對被救助人小紅的信息。此前,小紅由公安機關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登記時,她顯得非常抵觸,除了說出自己名字叫小紅外,其他閉口不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她的信息及照片錄入救助信息系統,并陸續將她的信息推送至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等平臺,借助網絡力量,在全國范圍內及受助人員疑似走失地、戶籍地等特定區域彈窗式精準推送,為她尋找家人。
“之前的信息一無所獲,那我們就把信息再細化,不斷細化,尋找突破口。”袁繼紅介紹,在救助過程中,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完備的個人檔案,對所有救助人員各項指標、特征進行記錄。除了公安護送交接表,進站、離站等必要的手續外,市救助管理站還完善在救助期間開展的社工介入、談心談話、醫療救治等手續,完整準確地記錄并裝訂成冊以便尋找突破口。市救助管理站還通過口音辨識、情理感化、實地尋蹤、資料查找、公安協查、站際合作、媒體關注、人臉比對等方法,大大提升了甄別能力,提高尋親成功率。
在袁繼紅看來,受助人員情況很復雜,其中因年老、年幼或精神異常、智力障礙而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受助人員,情況更加復雜。他們進站時有的因長期流浪街頭而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有的因與家人失去聯系而情緒急躁、焦慮不安等。為此,在傳統甄別方法的基礎上,市救助管理站積極與公安部門合作,并與公安部門建立甄別查詢機制,采集DNA血樣,送公安部門比對,并持續跟蹤比對結果。
“流浪乞討人員是最脆弱、最邊緣、最困難的弱勢群體,對他們的保障效果直接影響共同富裕的進度、成色和質量。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用情用力把救助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袁繼紅說。下一步,市救助管理站將繼續推進智慧救助的發展,并積極探索更多創新的服務方式和技術手段,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更加精準、全面和人性化的救助,為弱勢群體帶來更多的關懷和溫暖。
救助就是幫扶,在幫助“迷失”人員找到家的同時,也是為他們開啟了新的人生。
-----------------------------------------------------------------------------------------------------------------------------------------
中 原 新 聞 網 安陽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